象鼻巖斷裂掀保育兩難 學者:事件具重要意義

東北角海陸網紅景點「象鼻巖」鼻子被海浪打斷。圖/瑞芳區公所提供

瑞芳深澳漁港象鼻巖驚傳斷裂,再掀自然景觀究竟要透過科技凍結,還是順應自然的議論。基隆野鳥學會2018年曾提案將象鼻巖列爲自然紀念物,卻因周邊有許多私有土地,被部分在地民衆反對,如今不敵大自然的力量歸於塵土,各界不勝唏噓。

文史工作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發系兼任助理教授蕭文傑表示,自然景觀消逝固然可惜,卻也再次證明大自然力量難以抗衡,觀光人潮消失只會是短暫現象,事件具教育意義,仍可做好規畫,成爲自然教育場所。

瑞芳深澳岬鄰近深澳漁港,擁有媲美野柳的海蝕地形,當年因深奧電廠設置議題,反讓周邊象鼻巖、酋長巖及海蝕地形再次翻紅,成爲熱門打卡景點。

2018年「野柳地質公園是否指定爲自然地景」及「象鼻巖是否指定爲自然紀念物」兩案被提到新北市政府自然地景及自然紀念物審議會審議,最後僅野柳案通過,象鼻巖因私有土地衆多等因素,並未順利被指定爲自然紀念物。

蕭文傑表示,臺灣保護自然景觀一直分爲兩派,他舉野柳女王頭脖子愈來愈細爲例,就有一派認爲應該要用科技方法凍結,另一派主流想法則認爲應該順應自然,他認爲「保護什麼」,政府單位應該要先弄清楚。

蕭文傑說,大自然風化力量就是如此不可逆,這次象鼻巖事件換個角度來看,反而是很重要的教育機會,人跟土地的互動過程就是要尊重自然,象鼻巖珍貴在於它的自然現象,而不是因爲長得像象鼻,是民衆反思的重要機會。

他坦言,對新北觀光短期確實會有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可以從新檢討各地政府對自然景觀保護的態度與觀念,搭配周邊的山海景色,加上週邊還有保育動物遊隼等棲息地,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場所。

東北角海岸的象鼻巖被海浪打斷前的樣子。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