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陸資炒臺全記錄

傳言陸資臺股之事被立委證實,加上景氣轉佳,讓今年臺股個股出現飆漲機率大幅增加,甚至時序已到第二季中旬,卻還有飆股持續挺進,凸顯籌碼集中化的現象更爲明顯,股價走勢也就更爲分歧

【文/鄭威宏】

近年來,陸資要來臺收購傳聞一件又一件,不論是電子業還是傳產,都有陸資積極搶親攔轎的影子,凸顯臺商技術、通路人才具有被併購及合作價值外,另一方面隨着各式樣貌踏進臺灣資本市場的陸資,開始讓過去個股、類股股價模式出現與過去幾年不同的走勢,「妖股傳說」降臨臺股味道開始轉濃。

大同、樂升都是陸資搞怪

臺股業內人士指出,匯損問題纏繞近期投資人,但今年真是這三至四年來臺股最活躍的一年,雖說不上百花皆開,卻特別盛開,不僅是個股抓到時機就大漲特漲,就像是沉寂許久的光學類股,一轉眼股價就漲到認不出來。

原來,陸資炒股非空穴來風。經過立委的爆料,得知大同不僅是經營權之爭,更是由有心人與陸資合作的結果,也再次確立臺股標的已經打破過去主要以併購對象的目的,現在有一批陸資更具有侵略性,賺取短期報酬率不說,更可能與臺灣資本市場力量結合拿下企業經營權

除了大同事件外,近年同樣與陸資有合作的資本市場事件,還包括先前炒得沸沸揚揚的樂升等,一再證實陸資「玩」臺股的頻繁程度並未隨着兩岸政治交流放慢而減少,關鍵仍在於是否「有利可圖」,如此一來,若再加上資誠會計事務所發表數據指出,陸資來臺併購的比重已大幅攀升及三五%以上的影響性來看,陸資侵入臺灣資本市場的痕跡力道確實已越來越明顯,當然,這也攸關臺股未來個股的走勢結構。

事實上,以大陸資本市場角度來看,雖然指數本益比低,但個股卻經常具有難以想像的本益比,特別是較爲火紅的產業,如VR、環保、光學、烘焙、鋰電池半導體教育雲端軟體等,過去幾年類股累積出龐大漲勢下,本益比至今仍是高高在上,相較之下,臺股相關公司評價顯得便宜,加上股本陸股相比更是不爲足道。

今年飆股更飆

另一方面,陸股投機性高的事連股神巴菲特也直接講破。過去以來,像是暴風集團全通教育、信威集團等妖股,都是挾着當時籌碼凍結與成功換手,股價大炒特炒,這或許也和臺股個股有時會出現一波幹到底的剽悍走勢有關。

因此,今年臺股的個股走勢確實像是吃到陸股口水,資金進駐標的更具有攻擊性,除了董監改選的大同、榮剛外,DRAM記憶體相關的旺宏、威剛晶豪科,矽晶圓環球晶、合晶臺勝科,都更營建議題日勝生冠德皇翔,股價都曾出現邪惡式上漲,甚至過去打着川普上任受惠於未來基礎建設的鋼鐵類股,包括建錩、運錩、允強等,股價也都出現飆漲一波的走勢。(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3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