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樂學計劃」超過千校參與 明年更添自然科學實驗課程

教育部今天舉行「夏日樂學」頒獎典禮,邀請特色學校學生以本土語歌謠舞蹈表演。(林志成攝)

教育部國教署已連續8年辦理「夏日樂學計劃」,補助國中小學於每年暑假辦理2至4周本土語文活動課程、整合式學習方案及英語主題式課程,明年將新增自然科學實驗課程,以讓國中小學生在暑假有更充實的校園生活。

教育部國教署從2015年開始補助國中小在暑假辦理的「夏日樂學計劃」,原本課程內容是本土語文及整合式學習,今年暑假則新增「英語主題式課程」。

教育部今天辦理「夏日樂學」頒獎典禮,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今年暑假共有1019校、1281班辦理,參與人數達2萬6800人,創下新高。他進一步透露,「夏日樂學計劃」明年新增自然科學實驗課程。

今天頒獎典禮中也邀請辦理計劃學校進行分享,連續7年辦理該計劃的雲林縣崙背國小,以「侖小詔曰.好客藝起來」爲題,用沉浸式教學方式認識客家傳統文化,並以詔安客語學習歌謠,用粉蠟筆畫古厝、廟宇及用水泥製作詔安開口獅等體驗課程,讓孩子邊玩邊學習本土語,傳承本土語及文化。

屏東縣泰武國小以「百年校慶」爲主題,以部落與山林爲教室,排灣語爲學習核心,透過傳統祭儀、古謠、小米酒釀造、月桃葉編織、搭設草寮、木雕及勇士舞等課程,讓孩子們在參與體驗活動中認識自己族羣的文化底蘊,讓原住民族語與本土文化持續紮根。

臺南市仁德文賢國中「文藝起來創客」課程,透過mbot機器人程式編寫,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藉由程式設計編輯及各種機器人機械組裝發展邏輯思維,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此外,爲鼓勵學校記錄夏日樂學豐富的學習歷程,國教署也舉辦創意影片及照片說故事徵選競賽,獲獎學校最高可獲得2萬元獎金及獎狀鼓勵。獲選創意影片組特優的臺中市立大雅國中爲例,其課程是以旅遊結合英語主題,讓學生化身旅遊小達人,學習英文認識世界,以有趣好玩視角開拓視野,增進國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