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頦痛」不容輕忽! 影響進食說話外還可能歪臉

愈來愈多民衆有「下頦痛」困擾,雲林縣北港鎮媽祖醫院鍼灸科醫師徐堅銘(見圖)表示下頦痛除了不能吃咬硬物,還會伴隨各種疼痛,甚至可能因長期咀嚼不平衡而導致臉部歪斜一邊。(張朝欣攝)

愈來愈多民衆因俗稱「下頦痛」的「顳齶關節障礙」尋求中醫鍼灸治療,雲林縣北港鎮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媽祖醫院中醫師9日表示,下頦痛除了不能吃咬硬物,還會伴隨頸部痛、頭痛、牙痛、耳鳴等諸多問題,甚至可能因長期咀嚼不平衡而導致臉部歪斜一邊,建議可透過中西醫合療加以改善。

媽祖醫院中醫部鍼灸科醫師徐堅銘表示,近期有1名年輕女性患者因爲下頦痛,嘴巴只能打開到一半,經牙科醫師轉介到中醫門診進行中西醫合療,牙醫師對患者的診斷是由於肌肉緊繃造成顳齶關節障礙,經中醫協同牙醫合療,患者下頦痛及其它疼痛症狀都得到滿意改善。

徐堅銘說,任何阻礙肌肉、骨骼與關節複雜系統協調工作的問題,都可能導致顳齶關節障礙,常見原因爲咀嚼相關肌肉影響、姿勢不當、生活壓力、外力撞擊、基因等;次要原因包括習慣咬牙咬硬物、夜間磨牙、年長關節退化、顳齶關節先天生長障礙。

顳齶關節障礙主要症狀爲嘴巴開合或咬東西會感到顳齶關節疼痛;開口受限,上下門牙距離不到4公分;嘴巴活動時會出現關節聲響。可能伴隨症狀有頭痛、頭暈、頸痛、耳鳴、聽力損傷、牙痛、咬合不正、情緒障礙等。根據研究,約有6%至12%的人曾出現顳齶關節不適症狀,好發於20至40歲,隨年齡增大發生率會降低。

徐堅銘指出,對於顳齶關節障礙,中醫輔助牙醫或其他西醫相關科別的中西醫合療,可直接透過鍼灸達到關節止痛效果,或用針刺咀嚼肌改善肌源性顳齶關節障礙,內服、外用藥也有一定療效。對於怕鍼灸的民衆,則可用「無痛生物能特殊頻率雷射鍼灸」,直接照射肌肉或關節部位。

徐堅銘提醒,有顳齶關節附近部位疼痛問題的民衆,可先檢視自身是否有同邊咀嚼習慣,或是經常咬太硬的東西、不自主咬牙習慣、打哈欠嘴巴開太大、講話過多、長期固定某些姿勢造成肌肉僵硬,就醫前可試着改變這些習慣,通常疼痛症狀可獲得改善,若效果不佳就要儘速就醫,請專業醫師協助找出真正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