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指數僅1.2%? 民衆感受差很大!

文/趙靖宇

清明過後,約了朋友在一間連鎖咖啡店碰面,點餐的時候,看到菜單上的價錢,我嚇了一跳,一份早午餐從119元變成135元,上次來這家店不過是元月初的事,才過兩個多月,價格漲了13%,不只是我,所有民衆多少都感受到物價上漲的陰影慢慢浮現生活之中。

主計處剛好在清明過後公佈三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增率只有1.21%,這個數字官員解讀爲物價溫和上揚,還不到通膨的程度,但是民衆疑惑的是,民生必需品一漲再漲,更不要說我一開頭提的早午餐套餐悄悄漲價,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是俗稱的通膨率只有1.21%,漲幅未免差太大。

趙姐看到奇摩理財區特別企畫主題投資要會解讀新聞」,單就這則主計處發佈的物價指數新聞,明顯看到新聞報導和民衆生活感受的實際落差,消費者物價指數是綜合四百多項商品零售價格計算出來,有些媒體特別點出像水果食物季節性因素大漲,重點是食物類在四百多項商品中的比重只佔兩成多,最後平均只有漲1.21%,顯示其他三百項商品很多在跌價,例如消費性電子和電器商品就在其中。

不光只是價格因素,上班族喝的咖啡,三餐必備的麪包米飯小孩用的奶粉尿布,是天天吃喝拉撒非得要買,電視機手機這類商品幾年纔會換一次,還有購買頻率及需求上輕重緩急的問題,不管必需或非必需,大家看到新聞報的物價指數卻是每個月全部包在一起算。

吳敦義接任行政院長不久提出庶民經濟,主計處因而新編制出「生活物價指數」,分成甲、乙、丙三大項,甲類:食物類、居住類之水電燃氣交通類之油料費;乙類:甲類+教養娛樂類(學雜補習費、3C電子產品旅遊費用等);丙類:一般家庭較常購買之基本生活日用品保健醫療

大家可以上主計處網站查看三月份的生活物價指數,甲、乙類中的食物和水電燃料年增率高達3.1%及 3.94%,丙類也有1.64%,均遠高於總指數年增率1.21%,跟前一月相比,甲類和乙類的月增率各爲1.05%,2.16%,也高於總指數的月增率0.08%,以上的數據,政府沒講,新聞也沒處理,一再強調的1.21%,看來只是在自我安慰,安撫民心。三月份的油電燃料已經看到了近4%的年增率,還是在油價未調漲之前,可以料想的到四月份之後的生活物價指數將持續走高,但一般新聞報導的消費者物價總指數很有可能只是微幅上揚。

投資的確要解讀新聞,光只是看政府單位提供的新聞資料,媒體若也照單全收,要超過通膨率好像不難,只要找個2%的儲蓄保單或是加碼定存即可,可是你每天一出門一定得買吃吃喝喝和日用品,會發現口袋縮水的幅度比目前掌控的通膨率要來的快,若要真的打敗生活上的通膨,年投資報酬率恐怕要拉高一點,到3%至4%以上。

油價和物價的有感漲價,對照政府公佈無感數字的新聞,趙姐跟各位一樣很生氣,罵完了政府,該是收起怨天尤人的態度,我很喜歡首富比爾蓋茲年輕人忠告:「不要想要改造社會,先適應這個社會。」物價上漲已是事實薪水卻不漲,唯有自己替自己加薪,更積極的學習投資理財吧!

歡迎加入投信一姐趙靖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fundwriter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