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消彼長 臺灣恐邁向知識貧乏時代
大陸教育部昨宣佈,高中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自14篇增至72篇,目的在於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臺灣的高中國文老師表示,就在臺灣調降高中國文文言文比例時,大陸卻增加古典詩詞的課量,所呈現的是兩岸國語文教學此消彼長,大陸學子的國學底蘊已超越臺灣青年,臺灣恐邁向知識貧乏的時代。
中山女高退休國文教師譚家化表示,大陸在政治經濟朝向強國邁進的同時,更需要追求、滿足文化自信,而中華文化悠久博大,古典詩詞爲最經典、扼要的文化精隨,在義務教育階段,帶領青年學子學習、背誦古詩詞,能夠使其瞭解文化內涵。
譚家化說,雖然古典詩詞意涵很深,對中小學生來說,在學習階段理解不易,但如同蘇軾所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即做學問應能廣博閱讀羣籍,而擇其中精要,以蓄積豐厚學力、學養,因此從小便大量閱讀古詩文,是很好教育政策,有助於增加文化素養。
譚家化另提到,臺灣爲了推出12年國教,近來不斷施行教改,近期最引人非議的,不只高中文言文課量減少,教育部課審大會也在近日決議,高中課本英文字彙量,也從7000字下修至4500字,「看着英文單字減少,古詩詞學習比例也降低,教改的最後結果,終將把臺灣學子帶向知識貧乏的困境」。
中華語文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指出,大陸中小學國語文教育非常重視詩詞背誦,如今課本選文,大多與臺灣過去的「國編本」相似,但兩岸國語文教育已呈此消彼長,大陸近來不斷增加古文課量,「他們一路往上,我們則一路往下,兩岸的比較早已過了交叉線,很現實的,大陸現在的國學教育,確實做得比臺灣深厚」。
不過,段心儀另提到,大陸即便積極恢復中華文化,官方帶動中小學增加古典詩詞的課量,但在大陸中小學任教的國語文教師,大多是從語文科系畢業,擁有國學專業背景的師資少,國學師資培訓,還有待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