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鮮血捍衛榮耀!魔獸電影十年坎坷之路

本文爲愛玩網百萬徵稿活動投稿,作者豪豬,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隨着魔獸電影的預熱宣傳全球範圍陸續展開,這部魔獸迷和暴雪粉絲夢牽夢繞的電影終於露出它的神秘面紗。從2006年傳奇影業宣佈獲得“魔獸”系列電影改編權以來,這部承載全世界魔獸玩家期待的電影並不如玩家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相反,在漫長的十年時間裡,這部電影電影幾經波折,四次難產,箇中過程之曲折艱難實在讓人唏噓,但也因此而最終成就偉大。今天,我們就來回顧魔獸電影這十年來的坎坷之路:

第一次難產——版權歸屬

將魔獸爭霸系列遊戲改編成電影並不是暴雪臨時興起的念頭,隨着《魔獸世界》以出人意料的王者姿態席捲全球之刻起(暴雪開始對其預計銷售量爲100萬套),暴雪就已啓動了“魔獸”系列的故事背景的完善補充工作。大量遊戲之外的補充劇情以小說的形式推出,自然而然的,爲這部經典作品量身打造一部電影,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成爲了必然的選擇。早在2005年,暴雪就已開始秘密接洽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爲自家“魔獸”找一個完美的合作對象

然而,雙方最初的接觸就談崩了,爲啥?暴雪眼光太高。

暴雪在遊戲玩家羣體裡的確大名鼎鼎,但在這些動輒幾十年上百年的老牌電影公司面前還很年輕。然而這家只有10多年曆史,營收還不及它們零頭的遊戲“小公司”就敢對影業大腕們提出了一堆“過分”的要求:

1:劇本創作必須按暴雪的拍攝,不允許修改,更不允許任何破壞《魔獸》完整世界觀的行爲。

2:只出售電影改編權,相關產品的衍生權益一律不賣(比如周邊之類),即便DVD市場銷售,暴雪也要分成。

3:影片投資至少1億美元,對影片拍攝,暴雪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不但電影怎麼拍要暴雪說了算,連找什麼導演,什麼編劇,什麼演員也要暴雪點頭。

(以上要求是基於隨後暴雪與傳奇影業合作情況的合理推斷)

開玩笑嗎?這是要當爹嗎?好萊塢最具實力的幾家電影公司向來都當爹當習慣了,怎麼可能接受這種SM角色身份轉變的重口COSPLAY?

所以,暴雪在好萊塢轉一圈下來,不要說環球、派拉蒙這樣的一線公司,連夢工廠、新線這樣的二線影業都面露難色。無奈之下,暴雪只能另闢蹊徑,尋找潛在的實力合作對象。

要知道,拍電影不僅僅是錢的問題(當然錢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有“人脈”,何謂人脈?就是好的導演,懂得民衆觀影習慣的編劇,成熟的電影製片班底,足夠票房號召力的演員。這些人脈基本都掌握在各大電影公司手中,如果能夠和這些電影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自然可以輕鬆的調動這些資源。事實證明,這些問題的確成了制約電影后續發展的“定時炸彈”。

當然,對彼時的暴雪而言,這些潛在的問題遠不如儘快找一家能夠合作的對象來的重要,因爲時間已經很緊迫了。

《魔獸世界》於2004年底正式上線,在2005年底,遊戲的第一部資料片《燃燒的遠征》完成度已經很高(因爲修改完善的緣故,又跳票到2006年),而第二部資料片《巫妖王之怒》已經開始了概念設計。在暴雪的計劃裡,魔獸電影的劇情主線應該是《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到《巫妖王之怒》之間,拍攝時間大約2年左右,這樣,到2008年電影上映時既可以填補遊戲時間線的空白,也可以爲資料片的上線預熱造勢

因此,2006年5月,暴雪娛樂和傳奇影業正式達成了協議,後者獲得《魔獸》電影改編權。全球魔獸粉絲歡呼雀躍,奔走相告……事實證明,我們高興的太早了。

小貼士:以好萊塢爲代表的美國電影業擁有全世界最強的電影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直觀的體現在對電影創作的“工業化流程”上。從電影拍攝,剪輯,宣傳,發行,周邊產品開發銷售,好萊塢電影工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通用的,嚴格的,流水線式的模式。它的存在爲電影製作設定了一個“下限”,所以再爛的萊塢電影也不至於讓我們完全看不下去,加上DVD,周邊等系列收入,保證了一部電影最基本的收益。當然,隨之而來的當然是商業片劇情惡俗化,模式化等問題。

因爲這種體系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競爭者追趕的門檻,迫使一切潛在的競爭者或者合作者(比如暴雪)都必須屈從於好萊塢電影巨頭制定的規則。

微軟的《光環》斬獲1380萬套驚人銷量

對此,IT企業中的巨無霸微軟應該深有體會。2005年,微軟攜《光環》1、2作品輕鬆斬獲1380萬套驚人銷量的餘威,雄心勃勃的提出了遊戲電影化改編的計劃。先是任性砸下100萬美元委託劇本作家Alex Garland(《海灘》和《驚變28天》作者)創作了《光環》電影版劇本,然後開出了7500萬美元預算(由合作者提供,外加1000萬美元保證金),擁有電影製作一切掌控權,並且不得晚於當年9月開機,以便能在來年夏季配合《光環3》的上市宣傳。這還不算,微軟還要求遊戲改編版權費不低於1000萬美元,票房分成遠高於業內公認10%分成比例。

微軟是什麼企業?一家市值一度達到60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而《光環》系列則是XBOX上最暢銷,在歐美地區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的遊戲大作,有這麼強悍的背景,提出這樣的方案雖然苛刻,但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最終如何?該方案還是無人問津,焦急的微軟把條件一降再降,直到2006年底才最終敲定和合作對象,即便如此,電影也一直到第二年8月才敲定了一個只拍過廣告和MV的南非菜鳥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當然是監製彼得傑克遜大帝力薦的……)。

即便微軟做了這麼多的妥協,合作方環球和20世紀福克斯最後還是因爲影片預算和風險問題選擇退出,無人接盤的《光環》電影改編只能無疾而終。萬般無奈的微軟此後只能採取真人微電影的形式,通過網絡爲遊戲造勢。

第二次難產——導演之爭

時間飛逝,一轉眼就是2007年。在這1年多的時間裡,魔獸玩家們除了享受遊戲帶來的樂趣外,也在翹首期盼暴雪嘉年華能公佈電影的最新消息,1年多的時間裡,電影進展如何?

可是,在2007年嘉年華的發佈會上,暴雪和傳奇影業只是確認了《魔獸爭霸》將以真人電影的形式製作,影片由誰執導,劇本到底是不是傳說中的“巫妖王”都沒有答案。當然,暴雪還是承諾電影還將按計劃於2009年上線,但明眼人已經察覺到其中的詭異氣息:在沒有確認導演的情況下,滿打滿算只有2年的時間,夠電影製作嗎?

再者,《巫妖王之怒》已經正式公佈,預計在2008年上線,即使電影製作方已經證實電影發生在“魔獸世界”的一年前,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暴雪官方的確認。所以,2009年上映的電影不大可能還是“巫妖王”這個主題,這是不是意味着劇本上又有變數呢?

果然,2009年07月暴雪和傳奇影業宣佈,《蜘蛛俠》導演山姆·雷米加盟影片製作,同時Robert Rodat(這位仁兄作品有《拯救大兵瑞恩》、《愛國者》)參與劇本的撰寫。

Robert Rodat的《拯救大兵瑞恩》

聽到這個消息的魔獸迷們可謂眼前一黑,只覺一股腥甜液體涌上喉嚨——老大,敢情這兩年你們連導演都沒找到啊!唯一值得魔獸迷們安慰的是,山姆·雷米的確是一個相當靠譜的導演,編劇也是個中人傑,相信魔獸電影一定不會讓人失望的……

那麼這兩年暴雪都幹嘛去了?答案很簡單,物色導演同時重寫劇本,這兩者是相互關聯的。按暴雪最初的思路,《魔獸》電影應該以遊戲內最具人氣的角色之一阿爾薩斯作爲電影的開篇,這個角色內心衝突和人生經歷極具戲劇性和張力,對哪怕是完全沒有接觸過遊戲的普通觀衆也有足夠的吸引力。

在物色導演的過程中,暴雪一直堅持着不允許做出任何違背遊戲世界觀和時間線的改動——換句話說,暴雪和當年的微軟一樣,拿着現成的劇本去尋找願意執導的導演。這種苛刻的要求對好萊塢的導演而言是無法接受的,沒有一個有名氣有追求的藝術人才願意在這種束縛的條框下進行創作。對魔獸電影的高期待高標準又決定了暴雪不可能挑選一些沒有經驗沒有名氣的新晉導演。

這一拖就是2年,在傳奇影業的反覆勸說下,暴雪最終只能退後一步,姑且放寬一些標準。最終,傳奇影業找來了山姆·雷米。

山姆·雷米導演的《蜘蛛俠》

山姆·雷米何許人?他可是爲了貫徹自己理念不惜和索尼鬧翻的牛人,當年蜘蛛俠1-3的熱賣讓索尼迫不及待啓動續作的“流水線”式拍攝計劃,而山姆·雷米斷然拒絕不說,影片的主演們也紛紛站在他這一邊,迫使索尼影業只能擱置《蜘蛛俠》的拍攝,最後甚至被迫放棄原本良好的觀衆基礎,推倒重來。

選擇這樣的牛人顯然是有風險的,而雷米在看到劇本之後認爲拍攝的難度太大,因此要求允許他在不與原作世界觀和時間線衝突的前提下,對劇情進行改編甚至原創一個沒有出現在遊戲中的劇情。對此暴雪並不是很樂意,但出於對導演以及傳奇影業的尊重(總不能剛答應的人選就把人開了,太不地道),暴雪打算先看看雷米同志的劇本再說。

結果山姆導演費了幾個月寫出的劇本,卻在第一時間被暴雪否決了。劇本雖說是原創,但已經很大程度增設了虛構劇情,脫離了暴雪的掌控(假設山姆增加了新的種族,雖然沒與原世界觀衝突,但顯然增加了不可控因素),除此之外,新劇本大量加入了好萊塢流水線式的劇情設置。

從2009年開始到2012年,唯一可見的官方表態是2010年4月29日,暴雪創意總監Chris Metzen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魔獸電影還沒有清晰的訴求,因此進展緩慢:“我們仍然在和雷米及他的團隊商討電影版的劇情,目前在我們想要實現的效果上卡殼了,我們想要將很多東西彙集在一起——我們想要述說的故事,我們想給觀衆的感受,呈現這一龐大系列的最佳方式。”

鄧肯·瓊斯指導的《源代碼

最終,雙方還是沒能談攏,電影劇本幾經修改但一直沒能通過,一氣之下,山姆·雷米宣佈不再執導魔獸電影。暴雪和傳奇影業尋找新導演的漫漫長征又開始了……

2013年1月,《月球》和《源代碼》導演鄧肯·瓊斯確定執導,片重新改爲《魔獸世界》。4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效導演比爾·威斯登霍佛加盟,同時演員的篩選工作開始啓動,並於當年10月公佈了部分演員的人選,當年11月曝光了部分場景概念圖,這意味着電影的拍攝終於開始走上正軌。

小貼士:爲什麼優秀遊戲的電影化改編需要合適的導演?

第一,不同人對遊戲本身的文化內涵與精髓理解的不同。尤其對電影導演,其業務性質更多要求它是一個知識面很廣的通才,導演需要具備一種把陌生的事物轉化成普通人可理解的語言(畫面)表達出來的能力。在這個理解的過程中,不同導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點甚至對劇情完全相反的看法,由此演化出不同的“導演風格”,在這個過程中,導演對劇本的改編是幾乎不可避免的。典型如《守望者》,這部電影的原著被公認爲是難以改編成電影,但導演通過巧妙的改編讓電影化《守望者》成爲經典。而讓導演去執導不適合他拍攝風格的電影,最終會變成一場災難。

第二,不同的導演有各自擅長的領域,有的擅長劇情片,有的擅長警匪片,有的擅長文藝,有的擅長商業。作爲魔幻類遊戲的代表,魔獸世界的電影化必須要擁有同時擅長魔幻以及遊戲改編經驗的導演才能很好的駕馭。同時,文化差異也是影響導演選擇劇本的重要因素——中國科幻經典作品《三體》在翻譯成英文版的同時,就已經進行初步的劇本化改編並與大量好萊塢和國內的知名導演進行了接洽,但依然無人問津,最終只能由一位無名導演接手。

第三次難產——劇本更換

如果說,在電影籌拍的6年裡,沒有取得任何成果並不盡然。

因爲橫在電影面前最大的攔路虎並不是資金,人才,設備的客觀因素,而是非常主觀的“理念”問題。

何謂理念,通俗講就是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具體到魔獸電影上就是如何最大程度還原遊戲世界觀的前提下,能夠有創新,不落俗套的展現出遊戲世界的魅力。再直白一點就是:要怎麼拍攝電影,才能同時讓粉絲滿意,又能吸引從未接觸過遊戲的普通觀衆。

過於粉絲化電影必然是小衆,因爲對普通觀衆而言有太多陌生的劇情(在粉絲看來常識的背景)和“梗”,這一點史克威爾可謂感觸頗深,當年一部《最終幻想:靈魂深處》以全CG爲賣點,爲調和遊戲玩家和普通觀衆而原創的劇情卻導致兩頭不討好,並由此引發史克威爾的破產危機。

大量改編以滿足大衆需求又對遊戲世界觀產生影響。比如《生化危機》電影改編就另起爐竈,除了角色名字以及“打殭屍”主題外,電影和遊戲沒有任何關聯。影片開始雖然取得一定成功,但續作很快因爲缺乏文化內涵淪爲單純的花式虐殭屍,最終一部反響不如一部。

魔獸電影要擺脫這種“宿命”,必然要做出改變。而這種改變恐怕不大可能在強勢的暴雪以及同樣強勢的好萊塢大導演之間出現。從這一點上看,暴雪選擇鄧肯·瓊斯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上文提到,電影的劇本從2006年開始就在不斷的修改,劇本的時間線也在不斷變化,從山姆雷米到鄧肯瓊斯,一直到2014年1月正式開機前,劇本還在不斷的修改。

從目前透露出來的情報看,鄧肯·瓊斯接手之前的魔獸電影劇本時間線已經從冰封王座之後提前到第二次人獸戰爭時期。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改變不是因爲鄧肯·瓊斯的緣故。爲什麼棄用“巫妖王”這麼好的切入點,而選擇哪怕是許多魔獸玩家也不甚了了的人獸戰爭時期?筆者分析原因有三點:

第一,阿爾薩斯的劇情已經得到補完,通過小說以及遊戲內劇情的發展,玩家已經擁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阿爾薩斯個性,遊戲時間線方面的遺漏的補完已經完成。再使用這個劇本,從劇情新穎度而言,於粉絲沒有吸引力,對普通觀衆而言,要用2小時時間把阿爾薩斯的一生,把它的內心掙扎表達出來恐怕力有未逮。更何況,這時候遊戲已經更新到《熊貓人之謎》,如果有普通觀衆由此被吸引進遊戲,那麼他又從哪裡去了解後續的發展?你總不能讓他一個人獨自再經歷一遍80年代的系列副本吧?

第二,經過十年的發展,到2013年魔獸系列已經是一個全球知名的遊戲類IP,在這個前提下,僅僅只是以補完劇情,推廣新資料片的理念拍攝電影已經不合時宜了,要讓魔獸這個品牌走出遊戲圈,進入主流社會,成爲像《星球大戰》這樣的全球IP(品牌),就必須從頭開始,一點點的把魔獸龐大的世界觀展現在普通觀衆面前。這時候,原初的人獸衝突這條時間線顯然更合適。

第三,從電影改編難度上說,人獸衝突比其他時間線(比如巫妖王崛起)要簡單的多。因爲後者還要考慮一些新種族出現、一些既定劇情的背景交代,在電影篇幅上肯定有所限制。但人獸衝突就是專門爲引出獸人這個重要的遊戲勢力而創作的電影,對觀衆充分了解遊戲世界觀上肯定能擁有更多的資源(片長),如此一來,在電影續作裡就不用過多的考慮一些不必要的背景交代對影片流暢性和敘事性的影響。(引出熊貓人,血精靈等新勢力或者進入外域,諾森德等新區域冒險就更順理成章)

不過,新劇本的誕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由於暴雪嚴守尊重原著與遊戲世界觀的原則,所以初版的《魔獸世界》(電影版,下同)劇情與編年史並無二致——邪惡的綠皮怪物(獸人)突然衝進了艾澤拉斯,人類聯軍則奮起反抗,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故事——暴雪打算通過後續電影的拍攝,來逐漸揭示“我見過最卑劣的人類,也見過最高尚的獸人”這一主題,但從電影化的角度看,顯得太過“平庸”,至少從普通觀衆的視角看,魔獸世界和那些商業流水線的大片並無二致,無非是換了皮膚的“正義戰勝邪惡”。

如果影片修改掉這種簡單的善惡二元論,模糊絕對的善惡,讓故事的衝突的背景動機更加“人性化”的話,是不是更吸引人呢?這是本身就是魔獸忠實玩家的鄧肯·瓊斯提出的修改意見。最終,暴雪從善如流修改了劇本,這纔是我們在預告片裡窺見的魔獸全貌。

第四次難產——避開強敵

《魔獸世界》上映時間歷經波折,如果說最早一次公佈(2009年)的上映計劃延遲是因爲沒有敲定導演人選的話,隨後的幾次推遲卻是實實在在的商業化考量——避免和同期的電影大作打擂臺。

影片在2014年1月開拍,5月即殺青並開始後期製作,原本定於2015年12月18日上映。但隨後,《星球大戰7》公佈了上映日期(12月份),爲了避免與後者直接競爭,《魔獸世界》只能無奈將上映時間推遲到2016年3月11日。

隨後,暴雪又在2015年宣佈電影上映時間再度推遲到6月10日,這是爲什麼呢?筆者認爲主要是出於商業考量。

一般來說,電影上映日期的選擇很有講究,合適的時間點既可以避開競爭對手,又可以牢牢跟隨票房市場變動。根據以往趨勢研究,北美(乃至全球)票房市場公認的淡季是春季檔(國內是春節到6月暑期),暑期檔開始票房大幅度爆發,秋季檔票房市場又會回落,一直到冬季檔期迎來一個新的高峰。在暑期檔或冬季檔,觀衆更願意去電影院,所以大量的影片雲集這兩個時間段,尤其對一些低投入的影片來講,即便票房大頭都被從大投入大製作的商業片掠取,剩下的收益也足夠讓人心動了。

另一方面,一些小製作或者對自身影片素質沒有信心的發行商,則更多考慮在春秋季放映,這兩個時間段雖然票房規模較小,但競爭也相對沒有那麼激烈,只要電影品質不要太差,保本還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電影口碑不錯,甚至還可能引發二次傳播效應,進一步衝高票房甚至創造票房奇蹟。(比如斯巴達300勇士)

《魔獸世界》面臨着兩難的選擇是,如果選擇春秋季上映,憑藉影片的素質固然可以保證不錯的收益,但其影響力遠遠達不到暴雪的預期。作爲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遊戲企業,暴雪和傳奇影業當然希望第一部電影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影片纔將上映日期改到6月。

當然,這其中除了有暴雪對自家電影品質的信心外,應該說中國電影市場給了暴雪極大的鼓舞。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規模已經成爲世界第二,而中國觀衆對好萊塢大片的追捧(而且特別能接受魔幻片),外加中國數量龐大的暴雪粉絲,才使電影最終定檔6月。

(這裡說句題外話,《魔獸世界》的投資方包括中影,這也意味着電影在審批方面不會有任何問題,甚至全球同步上映都有可能。)

近年橫掃全球票房的漫威英雄們

魔獸世界電影歷經10年坎坷最終得以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進步。雖然筆者因爲工作生活的緣故已經AFK,但作爲玩家,我對暴雪始終心存敬意,感謝暴雪的堅持,能夠在大熒幕上重現我們曾經魂牽夢繞的世界。

小貼士:暴雪如此看重遊戲改編電影,不肯出售無限制電影改編權的原因,除了保護原著世界觀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商業利益。曾幾何時,漫畫和遊戲一樣,在改編電影的題材上屬於冷門,也存在改編難度過大的問題。譬如美國漫威,早在90年代就成立了電影部門,負責將旗下超級英雄改編成合適電影拍攝的劇本。但好萊塢電影公司對此並不感冒,他們認爲像“被凍在地底幾十年”(美國隊長)、“穿着奇怪盔甲的富豪”(鋼鐵俠)這種角色根本不會有觀衆買賬。萬般無奈之下,漫威只能將旗下漫畫人物的電影版權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電影公司,即便如此也只有諸如《刀鋒戰士》這種在漫威世界中二三線人物得到改編。而此前由於《超人》、《蝙蝠俠》系列票房口碑的慘敗,超級英雄類型電影已經成爲好萊塢的禁區。

一直到2000年,《X戰警》的成功宣告了超級英雄電影的復甦,隨後山姆雷米改編的《蜘蛛俠》更是把漫威漫畫人物影響力十足的展現出來。而這時候,由於賤價出售電影版權的漫威終於可以不賣買斷式的改編權(此前電影票房漫威一分錢賺不到)。

2005年,漫威漫畫改編的電影已經相當多,有《蜘蛛俠》,《X戰警》,《神奇四俠》,《超膽俠》,《綠巨人》等,這些電影票房不一,但都給漫威帶來了不菲的分成收入。但相比電影衍生出的幾十億美金的市場,這些分成還是太少了。於是,漫威開始嘗試收回系列漫畫的電影改編權,除了能獲得更高收益外,也爲主導漫畫改編進度和劇情贏得主動,爲將來漫威的終極旗艦級電影《復仇者聯盟》做鋪墊。然而,之前由於出售了多個漫畫英雄的改編權,使漫威不得不陸續買回《鋼鐵俠》、《美國隊長》這樣的電影改編權限。

最終,漫威在2008年獨立投資《鋼鐵俠》並大獲成功,並開始了漫威宇宙系列英雄的鋪墊,成爲好萊塢新崛起的電影製作公司(並且被迪斯尼以40億美元收購),引得華納旗下的DC也急匆匆開始上馬相應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

由此可見,與漫畫有着異曲同工之處的遊戲IP也是一塊尚未被挖掘的金礦。對於不差錢的暴雪而言,如果僅僅爲了一點利益或者遊戲品牌知名度而草草賤賣旗下著名遊戲IP實在是不划算,因此動視暴雪乾脆仿效漫威,自行成立了電影部門,打算繼魔獸世界後,將自家另一個著名遊戲IP《使命召喚》也搬上大熒幕。

最後,我們再來回顧一次精彩絕倫的魔獸電影終極預告片,期待6月10號:

電影《魔獸》終極預告片中文版(來源:本站

去美國,看首映——愛玩網魔獸電影主題賽跑活動業已開幕:那些對魔獸最有愛的玩家快到碗裡來!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詳情請看這裡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