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邱祖胤》最美的風景在心

胡金銓導演經典的《龍門客棧》。(資料照片)

曾幾何時,拍片取景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只有預算及美學的問題,然而在特別時期,藝術家爲了拍出心目中的烏托邦,卻得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才能拍出心中想見的美麗風景。

今年是大導演胡金銓逝世20週年,也是他的代表作《龍門客棧》首映50週年。1967年《龍門客棧》在港臺兩地上映,創下驚人票房紀錄,也掀起一波武俠熱潮。不過少有人知道,胡金銓在兩岸不通的年代,利用巧妙構圖及特殊運鏡,猶如變魔術般,將臺灣景色轉換成對岸的大山大水。

當時的胡金銓已在香港從事電影工作10多年,因不滿攝影棚千篇一律的假外景,於是來到臺灣尋找素材,終於找到心目中的理想畫面,他將屏東墾丁原始森林、苗栗火焰山斷崖絕壁、中橫梨山漫天雲海,一一入鏡,就連蘭陽溪枯水季的河牀,也化爲邊疆一望無垠的黃沙漫漫。

有了這次成功經驗,胡金銓再接再勵拍《俠女》,這次他在桃園大湳搭設片場,打造片中的靖虜屯堡、將軍府以及明代市井街道,臺灣則包括太魯閣峽谷、溪頭竹林、日月潭湖光山色、臺北故宮,都成爲重要「佈景」。

豐富的場景元素使得《俠女》更上層樓,片中徐楓及白鷹等人在竹林中的激戰,胡金銓大膽以短鏡頭畫面快速銜接,營造凸出的速度感與視覺張力,果然贏得國際影人的青睞,1975年獲坎城影展高等技術獎,這也是繼1962年李翰祥之後,第2位在坎城獲獎的華人。

胡金銓生於北京,1950年赴港學廣告,之後投入電影拍攝的行列。對這位聽京劇、寫書法長大的老北京而言,新式的藝術媒材限制不了他想說的故事,他透過影片來傳達對家鄉的想念,連臺灣的風景也能「做」成錦繡河山的樣子,最後拍不過癮,《空山靈雨》、《山中傳奇》乾脆到南韓取景,「故國春色」也就更形逼真。

胡金銓一度讓世人以爲臺灣美景就是中國美景,那是他的文化底蘊與真功夫。且看一段他的自述:「又查到明萬曆年間毛筆一枝銀子一錢,茶葉一兩銀子一斤…但問題來了,茶葉一兩銀子一斤,是香片還是龍井?想一想,算了,再這麼追究下去,6年也拍不成一部電影。」可見他的考究與執着。藝術家總有異於常人的眼光及手藝,胡金銓以驚人的意志力和巧思,讓世人相信那就是古代中國的樣貌。

誠然,今時今日要在彼岸取景已不若50年前那麼困難,後世觀衆看到這樣的電影,當思藝術家的用心良苦。畢竟最美麗的風景往往不在眼見爲憑,而在你心之眼所見與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