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一咬發燒、無法行動數月!高雄1天確診2例「屈公病」

屈公病的傳播途徑登革熱、茲卡相同,均經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加強病媒蚊孳生源清除才能嚴防病毒入侵。(圖/衛生局提供/示意圖

地方中心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8日證實,確認今年首2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病例經查感染地區菲律賓印尼首例是28歲菲籍女性移工,居住於高雄市楠梓區翠屏裡,從菲律賓探親臺後發燒,確診罹患屈公病;第2例是22歲印尼籍男性漁夫入境機場時已經有發燒症狀經篩檢站採血送驗確診。

高雄市衛生局疾病管理處表示,首例爲一名菲籍女性移工,於3月22到31日獨自回菲律賓探親,入境回臺後4月4日出現發燒、關節痛、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4月8日確診罹患屈公病;另一名爲印尼籍男性漁夫,4月6日入境已經有發燒症狀,經發燒篩檢站採血送驗後轉介民生醫院隔離治療,並於4月8日檢驗確診。

疾管處透露,目前2人的狀況均已好轉,並已經針對個案活動地區,規劃進行疫情調查、孳生源清除等緊急防治工作,並由楠梓區級指揮中心針對個案周邊400公尺範圍高風險場域列管點進行孳生源巡檢作業

▲疾管處建議民衆,由於天氣逐漸變熱,容易孳生蚊蟲積水處應該儘早處理。(圖/記者林悅攝/示意圖)

疾管處指出,屈公病的傳播途徑與登革熱、茲卡相同,經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等病媒蚊傳播,主要症狀爲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更常見關節處劇烈疼痛,平均潛伏期在3到7天,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甚致關節疼痛無法行動,並持續數週或數月

疾管處表示,目前國內尚未出現有本土屈公病疫情,依疾病管制署疫情資料顯示,自從2007年起屈公病列爲與登革熱相同的法定第二類傳染病以來,我國已累計99例確定病例,均爲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多以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爲主。

衛生局爲了鼓勵民衆重視疫情,若有前往登革熱、茲卡或屈公病等疫情的流行地區,於返國後5日內前往轄區衛生所接受採血檢驗,如果檢驗確診感染,可以獲得2500元主動通報獎金;此外,新住民返鄉探親前,可以先至衛生所詢問並領取防疫包,回國後到衛生所抽血即可獲得250元禮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