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紙/勞動節連假快樂嗎? 還是你都在加班?
套緊勞工的四個緊箍咒,緊!緊!緊!緊!
臺灣的科技業、媒體業或諸多私人企業,普遍可見惡名昭彰的「責任制」,造成臺灣勞工的年總工時長達2140小時,位居全球第三高。而代工產業嚴重的「低薪化」導致勞工必須加班才能賺到足夠的錢。
折磨人的「隱藏性工時」,像是老闆下班後透過通訊軟體交派任務,在捷運上、吃飯時都必須用手機處理公事更讓勞工朋友喘不過氣來。更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政府的不作爲」,包括勞動檢查不積極、勞動部長鼓勵加班,這些都加劇了不友善的工作環境。
若說西方社會以「罪文化」著稱,日本盛行「恥文化」,那麼中華文化就以「忍」最具代表性。罪文化源於基督教,伊甸園的亞當夏娃偷嚐禁果,所以人出生就有原罪,只有通過懺悔、贖罪靈魂才能得到淨化。日本的國粹就是「武士道精神」,強調寧可光榮犧牲,也不願忍辱苟活。
而忍文化的精髓,在於一句俗話:「小不忍則亂大謀」,人們無不讚頌韓信忍胯下之辱終以封王拜將;勾踐臥薪嚐膽而以三千越甲吞吳。再說,亞洲地區自古以來農業以起家,農夫含辛茹苦地耕耘,季末不幸颳風下雨,農作隨即化爲烏有。他們無法改變天意,只能順應,因此千古傳誦「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
臺灣人承襲了這般敦厚的性格,卻被戲稱「奴性堅強」,這麼說實有醜化之嫌,我們姑且稱之爲「順從知足」的習性好了。它存在着一體兩面的關係,就人性而言,或許是寬厚的美德,但在商業社會中,守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窠臼,埋首之餘,不願去爭取原本「不屬於自己」權益,使得臺灣勞工的權益受損卻不自知,政府更不會多做補救。
何況企業主不是天,他們予以豐收或乾旱水災,不因世事無常,只因勞工就是獲利的工具、營運的成本,資方必需壓低工資、拉長工時以得到最大利益。員工敢怒不敢言,企業主站了便宜,自然盡情壓榨,造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謬態。
權益都是自己爭取的,沒有人有辦法幫忙
說是爲了爭取權益,臺灣的員工們一時之間也狠不下心罷工,更擔心抗爭結束後連位子都沒了。即使數據統計、分析的結果,再再證實員工都被企業奴役着,但大多數人仍安於現況,甚至反過來攻擊抗爭的人:「別做白日夢,有賺錢、能吃飽就不錯了!」
反觀歐洲國家的勞工,可沒這麼好惹,一旦企業或政府施政有損勞工權益,工會就會聯合起來號召罷工,逼得政府不得不正視並開啓談判。自由民主發源地、以罷工著稱的法國在1996至2000年的1000人抽樣調查中,平均年罷工日高達67天。在2012年政府1000人抽樣中有高達10個人年平均罷工日高達316天。
令人印象深刻的2014年法國航空的機師工會大罷工兩週,造成法航大約1.5至2億歐元的損失。而去年,比利時勞工爲對抗「撙節政策」(注1),數百萬勞工參與大罷工,機場、鐵路、學校、銀行、超市紛紛響應,造成都市機能全面癱瘓。
組工會吧!上街頭吧!
臺灣勞工長期薪資偏低、工時過長、職業安全與衛生不佳等問題至今懸而未決。勞工們若不想繼續處於溫水煮青蛙的窘境,就要認清現況,別再被企業財團略施小惠,就以爲生活甜蜜。必須有系統的組織工會,並擴大規模以集結衆人力量,一旦發覺權益受損,就有向企業或政府呈報的機制;倘若無人受理,也要主動進攻,不論是有計劃的罷工或走上街頭抗爭,用力的讓企業聽見勞工的怒吼,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權益。
注1:「撙節 (Austerity)政策」是經濟持續低靡時,政府提高稅收、減少各項預算與社會福利經費等公共支出,以換取歐元區的資金援助,解救當前經濟困境。但這並非長久之計,經濟動能會因此轉弱,若沒有進一步的投資政策行動來就業與促進投資,經濟將陷入長期遲緩。
●作者溫耘安,問紙團隊,臉書粉絲團「問紙 wenz」。已獲授權使用。原文刊載於「問紙 Blog」,《問紙週報》每週印刷發行,夾入四大報紙訂閱戶中,以提問方式爲主,補足報紙資訊不完整等問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五月一日勞動節,工會及勞團上街遊行。(圖/記者陳明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