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施政停在「由上而下」 蔡英文:迴歸「以人爲本」

記者張語羚/臺北報導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20日出席全國藝文顧問團大會,並談到未來文化政策的7大目標。她認爲, 政府的文化政策總不上時代潮流,還停留在「由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文化部門,也經常淪爲政治化妝師,文化資源的分配,更有很多讓人詬病的政治考量,必須迴歸到「以人爲本」的思維

蔡英文接着舉例,4年前總統大選的時的「夢想家事件」,以及前不久的「文化部經費補助爭議」,都是活生生例子;她說,這種欠缺中心思想的文化行政,成爲了文化發展障礙,在「以人爲本」的思維下,文化應該要讓每一個人,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能夠享受到,而且讓每個人都因爲文化的涵養,而有充分的幸福感

蔡英文的文化政策包含7大目標,包含翻轉由上而下的文化治理、讓文化爲全民共享、確保文化多樣性、文化從社區出發、提升文化經濟當中的文化涵養、給青年世代更豐富的土壤、善用文化軟實力重返國際社會

【蔡英文文化政策談話全文】 各位好,非常高興今天可以來到臺中跟大家見面。看到今天現場來了這麼多文化界的朋友,我感到榮幸,也很欣慰。各位長期以來,在不同的領域進行藝文創作,在社區默默推動文化紮根和傳承,所貢獻的每一分力量,都鞏固了臺灣文化的核心價值,提升了民衆的生活品質。我要藉這個機會,向大家致上最高的敬意。我知道,大家之所以這麼關心文化政策,是因爲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而且過去七年多,政府的文化政策,嚴重地背離大家的期待。所以各位會希望知道,如果民進黨執政,將拿出什麼樣的文化政策,來改變大家所不滿意的現狀。我們聽到了藝文界很多朋友的聲音,也深刻地體認到,要改變臺灣,文化將是轉型的重要關鍵。我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擁有源源不絕的創造力,纔是王道。唯有透過教育和文化 來促成人的解放,我們纔有可能培養出 具有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公民。我們這樣主張,並不是把文化當作經濟的工具;而是相信,如果一個社會,能夠賦予每個人平等的機會,來追求自我的實現,讓每個人都能夠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那麼這個社會,纔是一個擁有無窮髮展潛力的社會,也是可以讓人安居樂業、充滿幸福感的所在。這種幸福感,是我們所有政策的終極目標。也因此,我才說,文化是促進我們國家進步的關鍵動力。所以「厚植文化力」,將是我們文化政策的核心。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能忘記,文化的蓬勃發展,背後必定有民主價值的支撐。臺灣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有許多人努力爭取言論自由和表達自由,使得臺灣的文化越來越多元、豐富而細緻,容許各種不同的創新和叛逆。從歷史上的發展來看,臺灣本來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近年來,更陸續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新移民,一同加入了這個社會,這些新的文化元素,也讓臺灣的本土文化更加豐富。民主和多元的精神,滋養了文化的土壤,也造就了我們引以爲傲的生活方式。也因此,不管我們旅行到多遠的地方,最後還是覺得回到臺灣最舒服、最舒適。這個共同的生活方式,絕不是來自於單一的價值,而是社會多元文化樣貌的總和。但是很遺憾地,政府的文化政策,卻總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文化施政,依舊停留在「由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文化部門,也經常淪爲政治的化妝師;文化資源的分配,更有很多讓人詬病的政治考量。包括四年前總統大選的時候有個有名的事件就是「夢想家事件」,前不久的「文化部經費補助爭議」,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這種欠缺中心思想的文化行政,成爲了文化發展的障礙。文化的施政,必須迴歸到「以人爲本」的新思維。讓我們來想想看,臺灣的兒童,是看哪些國家的卡通節目長大的?臺灣的觀衆,比較常看好萊塢電影,還是看國片?還有,臺灣珍貴的古蹟爲什麼經常被破壞,想要搶救的時候,往往已經來不及了?臺灣學生的校外教學,可不可以多去美術館、博物館,或是去認識社區的歷史和文化?我舉這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就是要說明,在「以人爲本」的思維下,文化應該要讓每一個人,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能夠享受到,而且讓每個人都因爲文化的涵養,而有充分的幸福感。這是我們在談文化政策的時候,絕對不能忘記的事。我們提出的文化政策,就是希望在巨大的政府機器中,可以有一組替文化把關、替文化發聲、發揮文化價值的齒輪。這個機制,現在處於破損的狀態,而且它已經失去了大家的信任,所以我們要換上新的機制,帶領檯灣走向下一個時代。爲了讓政府機器中的文化齒輪順利轉動,成爲帶動國家整體進步的主要力量,我們要達成七個主要的目標:第一,翻轉由上而下的文化治理。我們要讓資源分配的權力可以下放,讓不同領域的文化專業者,可以透過參與治理的機制,得到合理的資源分配。第二,讓文化爲全民共享。我們要訂定一套「文化基本法」,做爲文化施政的綱領。並且要落實文化公民權,讓所有人能夠更公平地接觸文化。第三,確保文化多樣性。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有着不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生活習慣。我們要確保這些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間能夠對話、交流,維持多元。第四,文化從社區出發。因爲社區是人民生活的所在,也是推動社會轉型的基礎單位,更是培養在地意識、提升公民參與、增進文化涵養的最佳途徑。第五,提升文化經濟當中的文化涵養。文化經濟,它的核心是「文化」,而不是「經濟」。所以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應該要重新檢討,先把「文化的內涵」做好,來創造「價值」;先有了文化價值,纔可能有經濟產值。而且「產值」,主要是經濟部門的事;創造「價值」,纔是文化部門的核心任務。第六,給青年世代更豐富的土壤。下一個時代的文化政策,應該要因應新的潮流,全面支持創意和新興的表現形式,並運用數位科技,發展文化新媒介。第七,善用文化軟實力重返國際社會。我們要將具有臺灣特色的文化和國際接軌,也要積極協助其他國家,在臺灣設立永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用文化外交,讓全世界重新認識臺灣。這七點,就是民進黨文化政策的理念與目標,是我們智庫中各領域、不同世代的許多專家學者,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反覆討論後,萃取出來的成果。今天很多在座朋友都參與了這個過程,今天也在官網上,公佈了一份文化政策的完整版本,請容許我,花一點時間,講一下其中幾項重要的計劃。第一個計劃,是我們對文化教育的承諾。我們希望在學校推動「美學體驗時數」,從小培養藝術與文化欣賞的能力。我就拿看電影這件事來舉例好了。法國是出名的文化大國,那法國人是怎麼樣教育他們的孩子,從小培養看電影的習慣呢?他們的教育部跟文化部合作,每年會有遴選委員會,選出小學、國中、高中各八部電影,跟全國各地方的電影院結盟,讓學生可以在家附近,用很便宜的票價看到電影。老師們會有手冊,還要接受培訓,這樣,在看完電影以後,老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討論。這給我們一個借鏡,就是文化的紮根要從小開始,而且政府要有能力做跨部會的協調,中央和地方也要通力合作。這種重視欣賞和思考能力的教育模式,可以豐富學生的美感經驗,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未來不只是電影,我們在「美學體驗教育」中,還會納入很多其他領域的藝術與文化體驗。第二個計劃,是我們要打造新時代創作自由的支持體系。這裡具體的政策,包括全面改革獎補助體系,資源分配一定要有專業者的參與,而且對於關鍵的機制,例如國藝會,我們將增加它的資源,讓它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來支持創作。未來,不僅資源分配要力求公平,政府還要推出一系列的輔導計劃和法規保護,活化藝文場館、縮減各地的資源落差,爲有志從事文化工作的人,搭建創作的舞臺。第三個計劃,是我們將以「再造歷史現場」,做爲「重大公共建設投資計劃」。所謂「再造歷史現場」,就是無論是有形的文化資產、以及非物質的文化資產,都需要積極去保存、維護和活化。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重要資產,我們應該把這項工作,看作是重大的公共投資,並且重現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因此,古蹟的修復,不只是修復建築物本身而已,還應該重現建築物在建造時的歷史脈絡,賦予它新的文化意義。我們甚至可以將不同的歷史現場的場址、街區串連起來,成爲一個更大規模的「臺灣文化之路」。它將使土地和人民的記憶,得到更進一步地傳承和發揚,又能向全世界展現臺灣的文化魅力,甚至能夠促進臺灣觀光的發展。第四個計劃,是我們重振影視音產業的政策。臺灣電影、電視與音樂創作的能量,在亞洲地區一直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於全球資本市場競爭的壓力、以及政策的偏差,臺灣的影視音環境面臨很嚴峻的挑戰。所以,我們要增加展演通路、和多媒體實驗空間。我們希望以2014年新版的電影法爲基礎,建立國片院線的體系,擴大放映通路。此外,我們希望可以成立「藝文夢工坊」,從閒置公共空間與私有空間的輔導轉型,發展影視音的實驗場域,讓影視音工作者 形成專業聚落。爲了不斷培養創意人才,也需要深耕文化教育。我們會透過公廣集團的專業機制,擴大本土戲劇、紀錄片、動畫的製作,讓本土的影視音人才,有更大的創作園地和表演舞臺。這樣的機制,也會成爲臺灣電影產業發展的有力後盾。至於影視音從業者最關心的投資問題,我們也會積極處理,利用多重來源的資金投資,來改善影視音的環境,像是民間投資、政府投資、政府輔導金和贊助媒合機制,都是可以增加投資的方式。第五個計劃,是國際合作在地化、在地文化國際化。我們要積極爭取與各國文化單位合作,建立交流平臺;也要爭取他們,來臺灣設立永久性的文化機構。例如有法國的文化人,希望可以在臺北市找一個閒置空間,成立一個與臺灣農業、餐飲與廚藝文化的交流中心。這樣的機構,不但會增進雙方的文化交流,也可以協助我們把臺灣的在地的文化推廣出去。而我們自己很多的文化資源,例如國際影展,如果積極策劃,也可以促成更多的國際連結,類似這樣的整合性的規劃,可以讓臺灣用各個領域的文化軟實力,重返國際社會。各位好朋友,臺灣正面臨歷史性的轉型時刻,而文化,就是最關鍵的轉型動力。我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在過去長期被忽視,所以今天我們發表文化政策,就是要標誌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我會一肩挑起讓文化齒輪轉動的責任,再困難,我們也要全力以赴。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在這套政策形成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幾位專家,包括藝文界顧問團全國召集人翁金珠、鄭麗君委員、林曼麗教授和馮賢賢總經理,這些在文化政策形成過程中帶領不同研究人員、顧問,大家一起討論,今天才能夠呈現給各位民進黨下一階段的文化政策。我也要再次感謝,今天藝文界的好朋友的蒞臨,我有信心,在各位的支持下,這一套進步的文化政策,一定能夠一步一步來實現,也希望大家繼續給我們指導和協助,謝謝大家。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資訊恐慌症發作?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快速補給→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