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免責修法今辦公聽會 產學界都挺

汽車維修免責修法漸成共識,今日召開公聽會討論《專利法》第136條條文修正草案。(翻攝邱議瑩臉書)

汽車維修免責修法漸成共識,立法委員邱議瑩、邱志偉、何欣純與蔡易餘今日召開公聽會,討論《專利法》第136條條文修正草案,與會學者、產業代表多持支持立場,認爲這項修法就是在汽車原、副廠零件充分競爭下,給予消費者自由選擇的機會,且隨着各國逐漸重視此議題,美國、德國相繼立法,臺灣有必要加速推動。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劉尚志認爲,汽車零件外觀設計所獲得的權利,在新車市場受到保護後,不當地延續到汽車售後市場,使得消費者受到過度的限制,也不利於汽車零件產業的發展,修法可以減輕智慧財產權過度利用所造成的社會經濟不利益,對於產業創新、經濟發展與消費者權益,可以有適度的平衡。

律師王雅泠表示,臺灣民衆對副廠零件的接受度超過64%、支持「維修權益條款」入法更高達99%,卻始終無所作爲,若待汽車原廠大舉來臺,消費者無奈僅得接受價差高達2至19倍的原廠零件,成爲立法延宕的犧牲者,在美國推出SMART Act草案,縮短汽車碰撞件的設計專利期間後,臺灣也應跟進保障消費者權益。

設計智權事務所顧問葉雪美顧問說,維修權不可剝奪,導入維修免責條款才能保障消費大衆的維修權。每個車主必須有權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持汽車正常運行,並以儘可能經濟的方式進行必要的維修,這是汽車本身所有權的固有權利。

虎山實業總經理陳映志從產業界觀點,強調臺灣汽車售後零件產業穩坐世界第一,整體產業鏈包括3400家以上製造商、維修車廠、外銷貿易、代工中小企業等,也因爲根留臺灣,更需要立法保護,維修免責能夠創造公平開放的競爭市場環境,免於國外車廠壟斷售後維修市場之外,也遏止他國汽車零件廠商掠奪臺灣廠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