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只有中國醫生擅長拔魚刺

草魚一尾、酸菜幾許,佐以花椒和薑片,加鮮湯燉煮,一碗酸菜魚即刻出鍋。

就着鮮、辣、酸、麻的勁頭,你將兩三碗米飯一掃而光。一聲飽嗝後,喉嚨深處卻突然一陣刺痛。

這已經不是你第一次被魚刺鎖喉了。當然,這樣的倒黴蛋也不止你一個。

外國友人總是被大塊食物、雞骨等異物困擾,而魚刺是中國人食管和氣管的常客[1]。

在我國,咽喉部魚刺異物是耳鼻喉科急診的常見症之一。尤其是華南地區,魚骨攝入佔到了異物阻塞疾病的60%[2]。甚至不少醫院單獨設立了“夜間魚刺門診”,專門接待“有鯁在喉”的患者[3]。

開袋即食的小魚乾在加工過程中經歷了乾燥烘烤,骨頭變得脆弱,容易嚼碎 / 圖蟲創意

不論是清蒸、紅燒、油炸、燉煮還是燒烤,中國人的飯桌上,常見的魚類幾乎都是淡水魚。

和深海魚相比,多數的淡水魚具有比一般魚刺更小、更細的“肌間骨”[4]。

據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數據,有魚刺的大宗淡水魚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重頭戲,產量幾乎佔到了所有淡水魚類養殖量的80%[5]。

你最愛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也都普遍肉中藏刺[6]。更不用說體型更小的鯽魚,肌間骨的數量和類型直接榮登常見大宗淡水魚類榜首[7]。

而外國人更偏愛的深海魚,大多不屬於低等真骨魚類,並沒有肌間骨,因此較少有人被細魚刺困擾[4]。

在魚類的各種烹飪手法中,燉魚是最容易讓人誤吞魚刺的[1] / Unsplash

除了在數量和種類上拔得頭籌之外,淡水魚的刺還格外小巧。

外國人餐桌上經常出現的三文魚、鱈魚等海洋魚類,骨架較大、魚刺明顯,一般在加工階段就已經盡數剔除;即便誤吞,卡頓的位置一般在口咽中上段,容易取出。但常駐中國人飯桌的淡水魚的魚刺,多在1cm 以下,給你和醫生都添了不少的麻煩[8]。

再加上你從小聽到大的“祖傳秘方”——飲醋、吞飯,不僅可能讓魚刺扎得更深,久而久之還會加劇局部炎症,給你的病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8]。

當你終於放棄自救,投靠醫生的懷抱纔是最靠譜的。畢竟,對於誤吞魚刺的處理,中國醫院早已是“輕車熟路”。

在你指出魚刺大致的位置後,醫生們便用壓舌板讓你的口咽大張。多數情況下,魚刺卡頓的部位並不深,扁桃體、軟齶等部位是它們流連忘返的地點。醫生用小手電在你嘴裡打個圈,就能一眼看見,並用鑷子直接挑出[8]。

倘若初步檢查未見魚刺影蹤,就換上間接喉鏡進一步深入,配上異物鉗,也能較爲輕鬆將舌根、下嚥部的魚刺取出。再深一點,也有纖維鼻咽喉鏡幫你搞定魚刺[8]。

狀如鐮刀、末端帶有照射燈的喉鏡,可以深入患者聲門下喉部和近端氣管 / 圖蟲創意

就算以上操作輪流試了一遍還是沒找到魚刺,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也能助醫生一臂之力。

CT的準確率高達97%,如果照完還沒找到,基本上就能斷定這根魚刺它已經不在了[9]。因爲攝入魚刺引發的食道擦傷感會在魚刺已通過或拔出後持續數小時,有時你懷疑自己被魚刺卡脖子,其實只是被劃傷了[10]。

只有在卡頓時間已久、魚刺可能已經轉移到頸部軟組織,甚至是心臟的危險情況,纔會採用較大規模的手術進行處理[11][12]。

但是,倘若你在歐美國家不幸被魚刺卡喉,醫生的處理方法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在衆多被雞骨等相對大型的動物骨頭,或者硬幣、鑽戒等金屬異物阻塞的病患中,你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你遇到的醫生可能也是第一次處理魚刺卡喉嚨的問題,而照X光是他們最熟悉的方法。

在頸部X光檢查中,只能看到一小片可疑的混濁,很難確定是否爲魚刺 / [13]

在X射線的照射下,大骨頭和金屬基本無處遁形,可又細又短的魚刺幾乎是隱形狀態[10]。

好不容易照了一張,醫生對着薄薄的底片研究上幾個來回,愣是什麼都沒看到。再來一張CT照,方纔確定魚刺卡頓的部位。

折騰半天,刺終於算是取出來了,可回家路上一換算匯率,心又該拔涼了。

參考文獻

[1]Kim, H. U. (2016). Oroesophageal fish bone foreign body. Clinical endoscopy, 49(4), 318-326.

[2]Zhang, S., Cui, Y., Gong, X., Gu, F., Chen, M., & Zhong, B. (2010).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South China: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561 cases.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55, 1305-1312.

[3]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2023).夜門診來啦!兒科和康復科受青睞,南京多家醫院延時服務解決患者“難心事”.

[4]馬良驍, 董在傑, 蘇勝彥, 張建橋, 劉偉, 李靈玲, & 袁新華. (2012). 魚類肌間刺的研究進展. 江蘇農業科學, 40(4), 234-235.

[5]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2019).我院對魚類肌間刺研究提出新方向.

[6]呂耀平,鮑寶龍,蔣燕,楊琳琳 李家樂.(2007).低等真骨魚類肌間骨的比較分析.水產學報(05),661-668.

[7]李福貴,程林慧,韓雨晴,張士林,何坤,孫藝文... 董傳舉.(2020).江西3個地理羣體野生鯽肌間骨的比較分析.江西農業大學學報(04),755-765.

[8]劉昊天.(2014).咽喉部魚刺異物82例體會與分析.(eds.)貴州省醫學會第七屆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資料彙編(pp.129-130).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耳鼻喉科

[9]Luk, W. H., Fan, W. C., Chan, R. Y. Y., Chan, S. W. W., Tse, K. H., & Chan, J. C. S. (2009). Foreign body ingestion: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versus endoscopy. Th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 123(5), 535-540.

[10]Birk, M., Bauerfeind, P., Deprez, P. H., Häfner, M., Hartmann, D., Hassan, C., ... & Meining, A. (2016). Removal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adults: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 Clinical Guideline. Endoscopy, 489-496.

[11]歐陽天斌,王耀文,唐世雄,陳旭東 李春林.(2021).咽喉部魚刺遷移致頸部26例臨牀分析.現代實用醫學(06),787-788.

[12]劉鋒,王波,曹磊 & 許棟生.(2015).食管異物穿透左心房併發腦梗塞1例. 臨牀肺科雜誌(02),382-383.

[13]Thuduvage, V. S. (2021). Migrated fish bone into the neck: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1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