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歐洲有國家禁止商業化的臍帶血銀行?
劉宏恩
這兩天最受大家注目的新聞之一,是關於「女童珣珣儲存的臍帶血根本沒辦法治病」的消息。但是許多熟悉內情的人應該早就感慨︰臺灣的臍帶血銀行商業化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政府甚至還以之作爲臺灣發展生物科技產業的業績之一,完全不去思考爲什麼有許多國家嚴格限制商業化的臍帶血銀行(如法國),甚至根本禁止商業化的臍帶血銀行(如義大利)。
爲什麼這些國家嚴格限制商業化的臍帶血銀行,只鼓勵公益性的臍帶血銀行呢?一言以蔽之,它們認爲「商業化的臍帶血銀行違反公益,它會讓更少人(而不是更多人)能夠得到臍帶血移植的救治」。
蝦米?越多人儲存臍帶血,不是應該會越多人有機會得到臍帶血移植的救治嗎?怎麼會更少人?
關鍵就在「商業化」的臍帶血銀行與「公益性」的臍帶血銀行的差異。越多人儲存到前者,反而會讓全國民衆每個人得到救治的機會減少。
爲什麼?其實道理很簡單。臍帶血是可以配對的,我們的臍帶血是可能可以救別人的,別人的臍帶血也是可以來救我們的。所以「爲自己」儲存臍帶血,在科學和機率上根本不make sense。最合理、讓整個社會更多人能夠得到臍帶血救治的作法,應該是像「捐血」一樣,大家都把血液捐到捐血中心去,未來有需要用的人才去向血庫提領。
請問各位︰你們會因爲擔心自己或寶寶將來車禍意外或手術需要輸血,就儲存一大包自己或寶寶的一般血液在冰箱裡嗎?顯然不會!爲什麼不會?因爲,萬一自己或寶寶需要輸血時,到時候再去向血庫請領血型可以相容的血液即可。我們平日「替自己儲存」不只是很麻煩,而是根本會很浪費,因爲在保存期限到期之前如果用不到,那包血液也是要丟掉,自己儲存給自己是要做什麼?豈不是減少大家每個人都可以互相交流、互相配對使用的機會?
事實上,每個人這輩子用到「自己」的「臍帶血」來救命的機會,遠遠(應該說遠遠遠遠)低於我們用到自己的一般血液來救命的機會。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統計,我們這輩子使用自己的臍帶血來自體移植的機率,只有「二十萬分之一」。那麼可否請問大家︰如果連使用機率更高的「一般血液」我們都不會自己替自己儲存,那麼使用機率更低更低的「臍帶血」,替自己儲存下來怎麼會make sense?
更嚴重的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只有二十萬分之一使用機率的臍帶血,若是你替自己給留存下來,結果就是有二十萬分之199,999的機率未來這筆臍帶血被浪費掉,不但沒有救到你自己,也沒拿來救原本可以配對成功的其他人!
這就是歐洲有國家嚴格限制、甚至禁止商業化的臍帶血銀行的原因!理由就是四個字︰「違反公益」。
最可笑的是︰臺灣有臍帶血銀行不斷做廣告宣傳「臍帶血移植成功案例」,結果那個案例根本是「異體移植」成功的案例,並不是拿自己存給自己的臍帶血來自體移植,而是拿「別人」的臍帶血配對成功來移植給自己!這樣子的案例竟然能夠用來做他們的宣傳,鼓吹不知情的民衆花錢「替自己(替寶寶)」儲存給未來的自己使用,簡直是荒謬絕倫,令人嘔心想吐!
事實上,根據醫學文獻,全世界的臍帶血移植案例,陌生人之間相互配對的「異體移植」的案例數遠遠多於「自體移植」的案例數,也遠遠多於「親屬間移植」的案例數。無論從學理上、從統計數據上,都可以請大家判斷一下︰一個以「鼓吹大家儲存寶寶的臍帶血給他自己未來使用」,事實上卻很可能是讓更多臍帶血被浪費掉、更少人可以得到臍帶血救治的機會,這種「產業」,究竟值不值得鼓勵?
我具名以示負責。身爲專門研究生物醫學倫理與法律的學者,也是國內多家醫院及政府機關的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委員,多年來我不斷在課堂上、研討會中提出這些疑問,甚至曾經跟臍帶血業者在他們出錢贊助的醫學研討會中公開槓上,爲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多聽一聽、多想一想︰彷彿洗腦般的感人廣告影片,還有許多知名的藝人不斷代言,在這些疲勞轟炸般的「宣傳」的背後,到底包裝了什麼?越多人去臍帶血銀行儲存的結果,究竟是能救到更多人,還是反而救到了更少人?我們真的還要去儲存嗎?
p.s. 推薦大家看「康健雜誌」之前的專題報導「該爲寶寶存臍帶血嗎?」
●作者劉宏恩,政大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副教授,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