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嶽/爲何「供電充裕」 電還不夠用?臺電「綠燈」究竟出什麼問題?

作者/蔡中嶽

昨天晚上的分區供電50分鐘,跟513的分區供電因爲人爲誤觸使得變電所匯流故障,原因不盡相同。但大家最大的疑問是:啊不是亮綠燈,有故障也應該補上啊?

沒錯,這個綠燈有很大的問題

我們多半是用推估用電尖峰量,回頭準備備轉10%左右的發電設備,所以看下面的圖可知,照歷年經驗,估計到七八月會是更嚴峻的挑戰,所以在調度上,這時候並不是全部都上,有哪些機組可以歲修,哪些必須要上場,這些安排都是在之前排定的,臨時調度很困難,很顯然,臺電低估了五月的尖峰用電量,這跟最近氣溫拉高、缺水極端氣候很有關係。

▲。(圖/翻攝自臺電)

昨天跟我國中老師用足球賽說明(因爲老師是足球教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的用電調度,跟踢足球聯賽的調度很像。本來預估快要到決賽(七八月),所以在循環小組賽的最後一場把一些球員做適度調整,派出會贏的陣容就好,但殊不知對方拉尾盤,超過歷年來的最強實力(用電量),再加上場上的球員臨時受傷,休息區的球員小傷沒養好,所以在這球賽最後階段派不上場,或縱使派上場也不見得好追那一球。

▲部分發電機組正處於「歲修」狀態(截圖於2021年5月18日下午三點四十分)。(圖/翻攝自臺電)

這個低估不會是一天的問題,也就是最近的氣候條件不變的狀態下,缺水跟酷熱的五月將會持續讓我們的供電風險提高。

時間內(就是這個五月),政府應該要面對真實數字(就是把那些不能用水力扣一扣),把需量反應的值拉高,同時提醒民衆用電習慣得改變。另一方面,把歲修完成的電廠拉上來,但真的要謹慎,因爲還沒完全歲修完就拉上來,也將會是未來調度的風險。

長時間來說(以年爲單位),我們的供電風險會造成的後遺症太多太,儲能設備的開發,可快速升降載的新電源的開發計劃,都得重新認真盤點

————————

缺水真的造成這麼多影響嗎?

一些朋友也在問,我們水力發電有佔那麼大比例嗎?

簡單來說,抽蓄水力向來就是我們應對臨時缺電的最大救援投手,也是儲能設備。所以量不在多而在即時救援能力

▲。(圖/翻攝自臺電)

看圖可以發現,早上的抽蓄負載是「負值」,也就是我們再用電不吃緊的時間,把水用電先抽起來,通常日尖峰(也就是一天用電最多的時刻)因爲有太陽光電,越熱用電量越高,光電發電量也越高,所以真正尖峰可以撐過去。

但昨天就是到了沒有太陽時,電力需求還是不少,壞掉的燃煤還沒全部回來,所以分區限電50分鐘後,燃煤回來用電減少,所以恢復全供電。

若這五十分鐘,有水力可以早上抽起來的水放下去發電,就可以撐過。但是,昨天因爲下午興達就故障,又因極端氣候下的缺水,準備了十個僅有不到五個可以使用,所以僅有的水力已經被釋放完撐過第一輪,晚上就無力救援了。

▲缺水不只影響民生,更影響供電。(圖/記者林振民攝)

所以抽蓄水力概念就跟電池很像,必要時拿出來用,但用完也就會沒了,除非有更多電池。

短時間內,缺水無解的情境下,臺電要把能用的水力纔算是備轉容量,務實面對供電問題。

長時間規劃下,這種有儲能的發電設備應該有更好的評估(多做也不見得適用,譬如現在缺水根本也無解)

————————

總括這兩場停電事故,有幾個一樣的特質

1.屢創新高的實際用電量高於預估值。

2.有燃煤機組故障,重新補回來太慢。

3.水力發電在燃煤故障後,無力救援。

而上述的狀況,其實整個五月大概就是這樣了,應對的方式

1.臺電應該用各種方式,提醒民衆節能、工業節能、需量反應拉大

2.故障應該要儘可能排除,歲修的機組確認安全後儘快拉回來

3.水就靠祈雨吧?還有氣候因素不要再這麼劇烈。

民衆可以做的,確實就是節電(與罵政府?)。但上述的極端氣候因素不應該是藉口,強化氣象預報,增添應變風險的能力,政府責無旁貸。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可以一起來談,但趁機炒作「重啓核四」真的沒必要,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發電,長時間來說,要花至少800億,至少N+7年,同時蓋在斷層帶上風險極高,又無法處理核廢料

同樣的錢跟時間放在其他發電設備建設,甚至節能設備的補助,都一定有更好的效果與減輕不必要的風險。

熱門點閱》

陳建仁臺灣防疫的成功關鍵與未來挑戰

► 見證德國疫情大爆發 旅德媒體人提關鍵建議

► 王宏恩/疫情持續升溫 企業陸續分流上班 如何「WFH」?12點建議告訴你!

► 臺灣原來沒有超前部署 疫情未達高峰 短時間難清零(黃韻如、鄭如韻

● 本文獲作者授權,原文轉載自「作者臉書」,原標題爲「爲何備轉10%亮綠燈,電還不夠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