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形機器人“立規” 上海兩項團體標準來了

《科創板日報》10月29日訊(記者 張洋洋) 人形機器人領域正快速發展,市場中涌現出了不同結構形態、不同技術方向、不同功能水平的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爲統一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語言,規範人形機器人技術產品的發展路徑,奠定人形機器人大規模研發生產應用的基礎,需要定義人形機器人領域相關術語,並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產品進行分類分級。

10月28日下午,在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創新論壇上,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下稱“國地中心”)聯合智元機器人等行業機構,發佈了包含《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具身智能智能化發展階段分級指南》在內的全國首批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標準。

據國地中心方面介紹,《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定義了人形機器人通用、結構、智能相關的術語名詞,從結構外觀、移動方式、智能模型等方面進行指導分類,按照具身智能、下肢運動、上肢作業、應用環境等作爲分級要素,將人形機器人劃分爲L1-L4四個技術等級。該標準適用於人形機器人的研究、開發、生產、評估和應用推廣。

《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級分級指南》則是規定了具身智能技術領域的智能化等級劃分依據,採用系統功能性、自主性、泛化性的分級原則,按照感知、認知、決策、自主等核心能力作爲分級要素,將智能化等級從基礎到高級智能化水平劃分爲G1-G5五個階段。該標準適用於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產、評估和應用推廣。

在會上,上海市經信委人工智能處處長潘焱表示,爲深化人形機器人發展,上海將重點推動兩方面工作。一是打造虛實融合具身智能訓練場。建設多地聯動的物理訓練場,構建軟硬協同的虛擬訓練場,融合真機和仿真數據,年底完成場地建設,支持超100臺異構機器人採集訓練。

二是完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以浦東作爲產業核心承載區,通過人工智能、工業上樓等相關政策,組織傳統零部件企業向人形機器人領域轉型,引進外地創新企業在滬落地,構建上下游協同、企業融通的產業生態。

“全國首發兩個相關標準,規範了人形機器人的分類分級以及具身智能的智能化分級,有助於行業統一標準、明確方向,加快技術落地與推廣。”潘焱表示。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許彬在接受《科創板日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制約人形機器人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數據,人形機器人發展目前制約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數據,“智能駕駛發展得比較快是因爲很多汽車在路上行駛,有很多真實、高質量的數據。人形機器人未來也需要大量高質量的數據,而且人形機器人的難度更大,對數據的要求更高。”

也正因此,據許彬介紹,後續的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將在國地中心落地建設,年底前基礎條件將建設完成,屆時將有100臺人形機器人進場訓練。

當天會上,上海庫帕思科技有限公司與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上海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共建具身智能語料數據生態》倡議,並簽訂具身智能語料運營合作意向書。

參與企業之一的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智元研究院執行院長姚卯青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按照當日發佈的人形機器人標準,從低到高一共有G1-G5五個級別,行業現階段還處在G2-G3的過渡期。

“在標準的指引下,業界能更好地凝聚各個企業、科研單位的力量,更加堅定地支持機器人從業企業走數據驅動的發展路線,只有真正打通海量的機器人數據,才能用大量數據來驅動大模型的發展,實現更高階的智能。”姚卯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