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新樣貌-科技進步新考驗 工作休閒不再一刀切

工商書房

書名:不工作世界:AI時代戰勝失業與不   平等的新經濟解方作者丹尼爾薩斯金出版:天下文化上市日期:2020/12/25

不工作的世界即將來臨,每個人將會面臨「科技性失業」。牛津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爾.薩斯金強調,如何公平分配經濟繁榮成果及縮限科技巨頭急遽增強的政治權力,才能避免貧富不均。而當人人都可無後顧之憂生活,最重要課題是如何找到人生目標意義

雖然我們可能逐步邁向一個有薪工作變少的世界,但毫無理由認定未來一定沒有任何工作可做。在未來,那些渴望繼續工作的人就算不需要爲了經濟理由謀生,依舊可能會尋找一些我們今日稱爲「工作」的差事,唯一的差別僅在於,對他們來說,在每個人都有工作可做的勞動市場裡,這項工作不會提供薪資

這些差事可能意味着什麼內容?就某種意義而言,一旦必須賺錢謀生的限制被消除後,任何差事都算工作。它們可能是交給機器生產會更有效率任務,但無論如何人類就是想做這些任務。雖然聽起來很沒效率,不過如果無償奉獻是爲了追求目標而非生產力,那麼擔憂經濟「效率」就是錯誤方向

人們願意在一個有薪工作變少的世界中繼續工作的相關討論,確實讓我們陷入概念上的矛盾。倘若人們不再直接依賴工作賺取一份收入,那我們繼續稱它爲「工作」是對的嗎?還是說我們應該稱它爲「休閒活動」?在勞動時代,我們無須爲此煩惱擔憂。休閒活動通常被單純定義成人們在工作忙碌之餘從事的活動;工作則是閒暇之餘投入的活動。但是,在一個有薪工作變少的世界裡,這些定義和界線都會變得更模糊了。如果做某件事可以換取薪資,那它就只能稱爲「工作」嗎?如此,像家務一類的事情就不能算是工作了。如果做某件事費力又辛苦,或者還稍微讓人感到不快,那它就只能稱爲「工作」嗎?

這樣我們就可能會說,人們若是做一些既可獲取薪資、又能讓身心愉快的工作就是在打發時間;但反過來說,體育迷緊盯着電視目睹他們支持的球隊輸球,就是在工作。

哲學家費心費力試圖釐清其中的區別。但實際上,我不太確定這一點有多重要。當我們思考一個有薪工作變少的世界,更有啓發性重點是在於思考自由的時間。

更多摘文詳見:bit.ly/3aXmr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