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讓利無助兩岸統一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2月25日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通知因臺灣鳳梨多次檢出介殼蟲,將自3月1日起暫停我方鳳梨輸入。大陸擔心一旦有害病蟲傳入,將對大陸農業生產與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大陸認爲這是正常的安全防範舉措。當然雙方都知道這是表面理由。今天禁臺灣進口的鳳梨,下一次會不會是其它水果?再下一次會不會是臺灣水產呢?
大陸多年來對臺灣貿易逆差高居不下,很顯然,大陸的「讓利」政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爲此,很多大陸民衆深感氣結,直指臺灣人就是白眼狼,對他們讓利純屬是肉包子打狗。大陸民衆這種情緒上的不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現實告訴我們,大陸正在重新審視多年來推動的讓利政策。也就是讓利政策究竟是推動還是阻礙了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也許臺灣有不少人懷着同爲炎黃子孫的大中華情結,認爲自己本就是中國人。但臺灣目前有更多的人並不認同中國。如果一場新冠肺炎都會被許多臺灣人幸災樂禍地用高度歧視性的字眼,叫成「武漢肺炎」和「中國病毒」,這些人很難期待他們能有大中華情懷。而這種反中、仇中、抗中心態,正被民進黨刻意撩起。
很顯然,人們希望加入到另一個集體是因爲人們可以得到以前得不到的好處。如果加入這個集體後沒有好處可得,甚至正在享受的好處還可能喪失,人們自然不會要求加入這個集體。試問,如果兩岸統一後,臺灣逐漸成爲中國的普通一省,中央政府還會每年給臺灣省這樣的鉅額補貼嗎?這將令人難以想像。即使中央政府有心,其他各省也一定不會答應。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兩岸統一後,臺灣目前所享受的經濟上的巨大好處一定會失去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
至此,可以清楚看到,撇開兩岸的政治制度不談,兩岸統一後,臺灣民衆從大陸讓利所享受到的好處將很有可能會隨之逐漸消失。任何人設身處地地站在臺灣人的位置上都會想,如果統一後好處盡失,爲什麼還要統一?
然而,現實是大陸要的是臺灣的迴歸,因而此時臺灣及其民衆所關注的就根本不是兩岸之間如何良性互動以及大陸如何對臺灣表達善意,而是大陸內部的狀況以及加入後是否會得到好處。如果沒有好處,甚至到手的好處都可能失去,大陸讓再大的「利」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大陸其實是以國與國的關係來處理兩岸關係。方法不對,自然難以得到所期待的效果。
因爲大陸並沒有下大功夫以切實關注及迴應臺灣民衆真正的關切之所在,即統一後會得到什麼好處。和平統一的關鍵還在於大陸自身內部的發展,提高和完善,而不在於現在給臺灣多少好處。
隨着自身的不斷髮展,大陸已在很多領域超越了臺灣,這爲和平統一在客觀上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可能性。所以,如何有針對性地提升大陸在更多領域形成對臺灣的優勢,應是大陸努力的重點,讓臺灣民衆能夠切實地意識到統一後會得到更多的好處。這樣,大陸對臺灣的吸引力就會自然而然地不斷加強。相應的,大陸也需要調整對臺政策,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推動兩岸的統一。 (作者爲美國華人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