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潑天的旅遊人數沒帶來潑天的消費額 |旅遊商品系列談

隨着“報復性出遊”逐漸降溫,旅遊業已恢復正常狀態。雖然各地都在大力發展旅遊,但很多地方在旅遊過程中產生的人均消費和旅遊結束後繼續產生的消費,並沒有呈現理想的數額,甚至一些地方旅遊帶來的收益與巨大投入相比有些尷尬。之所以會這樣,重要原因是作爲旅遊產業鏈重要組成部分的旅遊商品板塊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旅遊商品發展還有待突破。

各地旅遊商品消費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存在

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對旅遊商品重視程度差異顯著。有些地區對旅遊商品完全不重視,甚至連旅遊商品的基本概念都沒有搞明白。有的地方主管部門負責人認爲與旅遊商品有交集的文創產品就是旅遊商品,有的地方以爲公務文創禮品就是旅遊商品。

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對旅遊商品的政策措施明顯不同。不少地區缺乏符合旅遊商品發展規律的有效措施;部分地區對旅遊商品的政策措施缺乏延續性;很多地區熱衷於舉辦各種吸引旅遊者的活動,但舉辦活動並不能替代鼓勵旅遊商品開發、銷售的政策和措施。

再者,各企業對旅遊商品的認知程度明顯不同,多數企業沒有認識到一個重要事實——旅遊商品纔是旅遊者在旅遊結束後唯一可以繼續消費的內容。很多企業還存在重設計、以設計代替市場創意的問題。

潑天的旅遊人數,沒帶來潑天的消費額

在到訪旅遊人次很多但旅遊商品消費低迷的地區,有關部門和企業均缺少旅遊商品消費板塊的實際準備,特色旅遊商品類別、品種、數量很少;旅遊商品本身缺乏吸引力;旅遊商品消費場所的位置、數量、服務等與旅遊商品消費不匹配等問題較多。有些旅遊消費街區的文化活動配置得過密過多,客觀上擠壓並影響了遊客購物體驗和時間,結果是潑天的旅遊人數,並沒有帶來潑天的消費額。

旅遊商品消費的人員結構正發生變化

當前,旅遊者中,自由行的散客所佔比重日益增加。例如,過去以團隊遊客爲主的某旅遊大省,去年近10億人次的旅遊人數中,團隊遊客僅有1000萬人次,佔旅遊者總人次的1%。然而,人數佔比這麼小的團隊遊,卻“貢獻”了絕大多數的不滿和投訴。主要原因是:對於團隊遊客,並沒有旅遊主管部門認定的購物場所,而是由旅行社或導遊自己選擇、安排。一旦產生購物糾紛,監管部門只能事後過問或解決。而此時,遊客往往已經離開事發地,極易引發關於該地區旅遊方面的負面評價並造成傳播。

從消費者年齡看,學生羣體的旅遊消費明顯呈增長態勢。人民越來越富裕是因素之一,也有互聯網結算便利且可透支的支付方式變革在起作用。

現代網絡購物平臺、物流、透支結算方式等的出現,使旅遊者在旅遊中購買或關注旅遊商品後,回到家會繼續購買、反覆購買質量上乘、有特色的旅遊商品,這使旅遊商品“可繼續消費”的特點越發明顯,旅遊商品延伸消費數量增幅越來越大。

成功經驗使旅遊商品開發逐漸走向正確發展方向

旅遊商品開發過去一味重設計,以設計代替創意,導致很多被開發出來的旅遊商品“叫好不叫座”。只有重視符合市場的創意,再經過科學和美學的設計,旅遊商品纔會成爲爆款。

文創類旅遊商品開發從片面突出文化符號,逐漸走向重視產品本身的創新,在創新的產品中注入文化內涵,纔會步入正確的發展方向。

旅遊商品銷售渠道正向線下場景化和氣氛化發展

線下旅遊商品不僅需要場景化,還需要氣氛化。但何爲消費氣氛?不能片面地認爲只是一場文藝演出,而應當是與旅遊商品相關的熱鬧氣氛。旅遊商品銷售渠道與銷售場景、銷售氣氛密不可分。爲了實現旅遊者在旅遊後還能繼續購買旅遊商品的目標,當前,旅遊商品銷售渠道正在向線上與線下結合方向發展。同時,線下與線上的場景和氣氛也會相互呼應。

去年以來,雖然一些地方遊客人均消費降低,但旅遊商品銷售總額在增長,筆者認爲今後仍將持續增長。各地旅遊商品消費差異很大,各地和各企業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認識旅遊商品對當地旅遊收入貢獻的重要性,制定長期鼓勵旅遊商品發展的開發、銷售等政策措施,不斷推出深受人們喜愛的旅遊商品,讓旅遊商品爲各地帶來更多效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