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建議實行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政策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王忠民(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

導讀:

王忠民認爲,養老金全國統籌、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和養老金個人賬戶是應對中國養老金問題的關鍵。養老金全國統籌於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此前養老金爲各省統籌、轉移支付。延遲退休是世界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普遍做法,而且早做、及時做,要比晚做好。個人賬戶能壯大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三支柱,通過免稅,人們願意在個人賬戶積累更多;通過投資延稅,人們的投資期限會更長。

以下爲正文:

本站研究局《影響力》專訪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來源:本站研究局)

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如何應對退休、養老也成爲政策焦點。2022年2月22日,人社部對外宣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這項工作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1月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啓動全國統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表示,“全國統籌制度實施後,將在全國範圍內對地區間養老保險基金當期餘缺進行調劑,用於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就在制度上解決了基金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困難地區的養老金髮放更有保障。”

在這之前養老金是各省統籌。各省統籌就會出現有的省養老金富裕,有的省養老金不足,甚至是嚴重的不足。從全國各省來看,養老金嚴重不足的省份佔小部分,正常不足的佔一大部分,真正有結餘的不到三分之一,這是各省養老金的基本格局。在這種格局當中,凡是養老金不足的部分,最終用中央財政補足,讓它能夠保證支付、保證發放,當補足部分在中央財政當中佔的預算比重逐年增大的時候,就有了一些壓力。而且隨着數量增大,壓力會越來越大。

爲了解決資金結構當中的問題,財政每年把養老金結餘省份通過轉移支付發放給不足的省份,通常是一些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勞動力輸出地區。轉移支付的比例最初是1%,後來達到3.5%的份額,現在3.5%也不夠,所以就上升到了全國統籌。全國統籌實際上是一個養老金內部的結構性的調整和辦法,其邏輯是,當年養老金繳費比較多的省份將結餘部分,支付給當年繳費不足的省份。

國際上來看,延遲退休是世界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普遍做法,而且早做、及時做,要比晚做好。如今,人們的醫療和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男性60歲幾乎還處於壯年的身體狀況,如果未來的職業以知識密集型爲主,60歲是知識和經驗積累、運用能力更強密度的時候,60歲退休,對社會資源配置是一種浪費。2022年2月21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其中明確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具體的延遲退休方案還在研究中。

目前我們給出的建議是2025年開始實行,實行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政策,每兩三年左右將退休年齡延長一歲。因爲退休政策關係到所有的就業和退休人員,而中國又是一個大人口國家,處於快速城市化和快速產業轉移的狀態。如果退休政策突然發生大幅度的改變,會在各個節點中引起嚴重的衝擊。只有緩慢的進行,纔可以有衝擊、有調整、有變化,變成一條緩慢的曲線。

大家還有一個擔心,就是對地域的擔心。比如北上廣延退,是不是應該和西部的一些城市、三四線城市是同步進行,或者同樣幅度的調整?實際上,不只是是地域差異,不同的產業也有差異,比如體力勞動產業和數字化的產業,二者勞動強度不一樣。在中國,城鄉有差異,事業和企業單位有差異,各種事業單位也有差異。當退休年齡在各種差異面前,該怎麼定?

從法定退休年齡來說,應該一致性。無論是南方城市、還是北方城市;體力勞動產業,還是數字型產業,甚至不管性別,男性、女性,退休年齡都應該統一。我國職工現行退休年齡是,男性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這合理嗎? 男女應該平等,區域應該平等,產業應該平等,事業和企業都應該平等。但是,差異化要怎麼解決?把靈活的選擇性交給地方,交給個人。

一名男工人原來60歲退休,完成了最低繳費年齡15年就可以拿養老金。假設現在規定延長到62歲,那麼,該工人應該可以有靈活的自主選擇,選擇自己退休的年齡,不同的退休年齡有不一樣的養老金。也就是說,在法定的退休年齡中,多繳多領,鼓勵人們這樣做。如果工人身體狀況不允許,也可以少繳,也可以早領,每一個人的生命預期和可工作時間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延遲退休政策應該給微觀當中每一個個人、每一個產業、每一個地方的差異性留下一個彈性的可選擇空間。

目前中國推出了養老金全國統籌政策、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的最新方案,但這似乎還不足以徹底解決問題。養老金不足的關鍵在於人口結構問題,不僅是人口老齡化了,而且新生人口的數量大量減少。正好把中國前面30年、40年的人口紅利扭轉過來了,現在變成了人口紅利消失,甚至邊際爲零,爲負的程度。

如何應對長時間的資金支持問題?第三支柱是重要的。我們知道,養老保障體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國家責任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在中國,第一支柱是現收現付制,現在繳的就給現在退休的人用;第二支柱是僱主責任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或家庭自主安排的退休目的的養老儲蓄,包括其購買或投資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第三支柱是積累制,現在繳費,退休的時候再用。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該文件指出,“要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

如何增加整個養老金三個支柱當中的比重?首先,應該設定法定的最低繳納比例,例如8%。第二,應該對個人養老金賬戶免徵個人所得稅,激勵人們繳納個人養老金,讓人們把這個賬戶積累性的錢用來投資。如果你剛就業,可能未來35年、40年的投資,怎麼才能保證收益?可以把個人養老賬戶委託給最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和投資機構。因爲投資足夠長,如果產業進步,把握住了數字化潮流,把握了互聯網潮流,20年、30年的回報率會很高。第三,應該對個人賬戶這一部分投資採取遞延稅款邏輯,當年的收益率都不繳稅,最後賬戶結算的時候,統一算應該補繳多少稅。 通過免稅,人們願意在個人賬戶積累更多;通過投資延稅,人們的投資期限會更長。而投資都通過個人賬戶這個特殊賬戶,社會金融管理和賬戶管理就非常清晰。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