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改編觀察丨女主在古偶裡經商,但生意沒那麼好做
編者按:幾乎每個月都有一些網文改編成影視劇,網文改編的是非一直不少。每月的網文改編觀察,提取當月網文改編中存在的某個共性問題,與大家一起透過現象看本質。
12月聚焦的網文改編現象爲古偶劇裡女主扎堆在經商,爲古偶注入新活力還是陷入新窠臼?
覆盤2024年的古偶劇,“經商”成爲一個貫穿全年、尤爲鮮明的標籤。這一年裡,多部改編自古偶網文的古偶劇,女主人公紛紛涉足商業領域,做起了生意。
4月播出的《惜花芷》,改編自空留的同名小說,張婧儀飾演的花芷開設了糕點鋪;
8月播出的《柳舟記》,改編自狂上加狂的小說《嬌藏》,王楚然飾演的柳眠棠賣瓷器;
10月播出的《錦繡安寧》,改編自聞檀創作的《首輔養成手冊》,任敏飾演的羅宜寧賣胭脂;
《錦繡安寧》劇照
11月播出的《珠簾玉幕》,改編自談天音的小說《崑山玉之前傳》,趙露思飾演的端午賣珠寶;
12月播出的《蜀錦人家》,改編自樁樁的同名小說,譚鬆韻飾演的季英英賣蜀錦;
《蜀錦人家》海報
也在12月播出的《九重紫》,改編自吱吱的同名小說,孟子義飾演的竇昭主要任務是重生復仇,但她也有非凡的商業頭腦,從小鋪子發家,後涉足多個產業……
《九重紫》海報
這些女性經商古偶劇,融合古代背景與現代商業元素,以女性爲主角,圍繞其在古代社會中開展商業活動、追求事業成功展開,既保留古偶的浪漫愛情元素,也展現女主角如何運用智慧和勇氣克服困難,在男性主導的社會環境中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理由推斷,女性經商正成爲古裝劇的一個熱門分支。除了今年熱播的作品以外,市場還有不少S+的女性經商古裝劇儲備,比如楊紫的《國色芳華》和《家業》,熱依扎的《灼灼韶華風禾起》,陳宇編劇的《鹹雪》……它們有的偏向於女性傳奇劇,但古代女性搞事業的確成爲古裝劇的熱門元素。
這股風從何而起?爲何女性在古偶劇裡“做生意”,觀衆反饋普遍不理想?
風起於古偶危機之時
女性經商古偶劇,風起於古偶危機之時,揚帆於女性崛起之潮。
作爲一種深受觀衆喜愛的劇種,古偶劇逐漸陷入創新乏力、同質化嚴重的困境。融入女性經商元素的《夢華錄》《卿卿日常》《田耕紀》等的成功,爲古偶劇帶來些許啓示。
當代社會,女性地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女性自覺主動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搞錢”“搞事業”是當代女性的生活常態。古偶融入經商元素,展現女性在商業領域的智慧和勇氣,以及她們在逆境中不斷成長、自我超越的堅韌品質。有事業就有底氣,這契合當代女性觀衆的心理期待。
《惜花芷》中,花芷面對家族被抄家、男丁流放的困境,帶領家族女性自食其力,彰顯極強的自立精神;《錦繡安寧》中,羅宜寧不願再困於宅邸、受制於人,在“抑商”的社會背景下開店創業完成獨立;《珠簾玉幕》中的端午,自幼被掠去成爲合浦珠場的採珠奴,面對着艱苦的生活條件和無盡的苦難,她從未放棄過對自由的渴望;《蜀錦人家》中,季英英在家族染坊遭遇困境、家道中落的情況下,承擔起家族事業的重擔,最終帶領家族走出困境,重振季家蜀錦的輝煌……
從中也不難發現,經商的包容性很強,可以巧妙地融合宅鬥、權謀、復仇等元素,經商是宅斗的經濟戰場、權謀的經濟支撐、復仇的重要手段。比如《蜀錦人家》,季家因蜀紅絲貢品被誣陷,導致家破人亡,少女季英英目睹父親季歸南被冤殺,心中埋下復仇的種子,長大成人季英英不僅努力重振季家染坊,還積極追查當年真相;《九重紫》中,竇昭在繼母的壓迫下艱難求生,鬥繼母、保家產,應對家族內部的爾虞我詐和朝堂皇權鬥爭,全力完成復仇。
少女季英英目睹父親被殺害
竇昭的母親自盡
不同於以往側重於感情戲份的傳統古偶劇,女性經商古偶更加強調女主角如何運用智慧解決實際問題。從尋找商機到應對競爭對手,再到管理團隊、擴大規模等環節,劇集設計了一系列富有挑戰性的故事情節來展現女主們的商業才能,呈現出一個以商業鬥爭爲主導的古代社會圖景;還通過對商業倫理、市場競爭等主題的探討,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商業文化和價值觀,豐富了古偶劇的吸引力。
一些女性經商古偶劇,將古代商業活動與刺繡、陶瓷、茶藝等傳統文化元素緊密結合,表現女性在傳承與創新中的勇氣與魄力,她們身體力行地推動傳統技藝的發揚光大。這也讓古偶劇成爲弘揚傳統文化的載體,給古偶劇成功“上價值”。
比如《蜀錦人家》描繪蜀錦製作過程中的各個步驟,包括選材、設計圖案、編織、染色等環節,讓觀衆更加深入地理解蜀錦背後的複雜工序和技術要求;劇集展示了季英英、楊靜瀾等人對於保護和發展蜀錦文化的執着追求,拔高地說,是爲了激勵觀衆關注和支持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生意沒那麼好做
在女性經商古偶劇的浪潮下,一衆網文在轉化成網劇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兩種改編傾向。
一種是,小說中幾乎沒有經商元素的,在劇中成爲濃墨重彩的重頭戲,比如從《首輔養成手冊》到《錦繡安寧》,羅宜寧開了胭脂鋪子。另外一種是,小說中原本有經商元素,但只是一部分,改編後成爲劇情的主體,比如《蜀錦人家》。
但從改編效果看,並不如人意。
《錦繡安寧》的經商元素備受詬病,原因在於表面化的女性主義表達。
《錦繡安寧》讓女主投身於商業領域,響應了當代社會對於女性自立自主的要求,也符合觀衆對“新古偶”的期待——女性不再僅僅是圍繞愛情打轉。但當我們仔細審視劇中羅宜寧的具體行爲時,卻發現她的“經商”更多是一種形式上的存在。從創意的提出到產品的生產、包裝、命名,乃至店鋪的選址、裝修和首批客戶的吸引,都離不開男性角色的全方位支持與參與。所謂的女性經商更像是男性賦權下的產物,而非女性自主力量的展現。
羅宜寧的“自食其力”背後,每個環節都是男性在助力
這其實是不少女性經商古偶的共同弊病:試圖通過將女主置於商業活動的核心位置來體現女性主義精神,卻未能深入挖掘女主角的真實成長與獨立價值。當女主角的經商被簡化爲主要依靠外部資源或者特定的社會地位時,劇情也就無法有效地傳達出真正的女性力量。
跟小說相比,《蜀錦人家》劇版同樣大量加入季英英經商遭遇危機,以及危機化解的情節。雖然每一次危機的化解,季英英的主觀能動性都得到強烈凸顯,但也幾乎每一次,都離不開男主角楊靜瀾的幫忙。
比如花家試圖通過打壓季家來獨佔市場,不允許季家在花家地盤浣絲,成爲錦官楊靜瀾,頒佈新規,讓各染戶共用浣花溪,解決了季英英等人面臨的水源問題;在季英英面臨賬本造假危機時,楊靜瀾協助她調查真相,成功揭露花家的造假行爲,保護季家的合法權益;當牛五娘爲了控制季英英,將她關押並威脅她染出蜀紅色,楊靜瀾及時出現,救出季英英……
季英英幾乎每一個危機的化解,都離不開楊靜瀾的幫忙
觀衆欣賞“雙強”,也並不排斥男性對於女性的幫助——兩性的互幫互助是好事;但如果女主角幾乎每一次危機的化解,都需要男性的“英雄救美”,無形中也是在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彷彿女性總是處於被保護、被拯救的位置。
楊靜瀾又一次拯救季英英
與《珠簾玉幕》一樣,《蜀錦人家》定位於“古裝傳奇劇”。愛情元素都是兩部劇的重點,但它們顯然不滿足於“古偶”的定位,在改編過程中試圖與《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類劇形成呼應,凸顯一代女性商人的成長傳奇,有更加厚重的歷史底蘊,有更加紮實的商戰呈現。
20餘年前,以經商爲主體的傳奇劇紅極一時,比如《大染坊》《白銀谷》《喬家大院》《大清徽商》等,後續這一類型因爲扎堆和創新困境而陷入蕭條,2017年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搭載了大女主劇的浪潮,讓這一類型短暫復甦。跟當前有經商元素的古偶劇相比,它們之所以是“傳奇”,根本原因是,故事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內涵,通過描繪商人們在複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中拼搏奮鬥的過程,揭示當時社會結構的運作機制,體現商業活動對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那年花開月正圓》講述晚清時期的陝西涇陽商人吳家東院的故事,這一時期正值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西方列強入侵導致傳統封閉的中國被迫打開國門,洋務運動興起,“師夷長技”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周瑩面對的商業挑戰,既有西洋商品和技術的競爭,也有朝廷舊勢力的壓制,如貝勒爺及其黨羽試圖通過政治手段控制甚至扼殺新興的民族企業。周瑩艱難又精彩的商業冒險,也是整個民族面對現代化轉型時的一種象徵性表達。
《那年花開月正圓》截圖
《珠簾玉幕》《蜀錦人家》試圖將經商與歷史關聯,不約而同與古代絲綢之路掛鉤,但這只是形式上的一種黏合。
比如《蜀錦人家》,季英英面對的商業挑戰主要集中在地方染坊之間的競爭、官場腐敗和個別權貴人物的壓迫上,例如花家的打壓和牛五娘等人的陰謀。這些問題雖然也涉及到權力運作和社會關係,但在呈現方式上往往簡化爲個人恩怨或家族間的對抗,未能充分展示出當時經濟體系內部的結構性矛盾和社會變遷的動力。
《蜀錦人家》截圖
季英英解決問題的方式常常依賴於一些戲劇性的轉折點,比如偶然發現關鍵證據、得到意外幫助或是憑藉個人魅力贏得支持,這種處理手法容易給人一種“過家家”“金手指”的感覺,難以達到像《那年花開月正圓》那樣描繪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商業生態和社會風貌的效果。
總之,《珠簾玉幕》《蜀錦人家》商業元素與歷史背景的融合相當膚淺,假若時代背景是架空的,故事也依然成立——任何大量架空的古裝劇,很難被稱爲“傳奇”。相形之下,《那年花開月正圓》就只能是一個發生在晚晴的故事。這也就意味着,時下古偶劇試圖“升格”爲古裝傳奇——既表現出類型突破的努力、也承載女演員轉型的雄心,已經落敗了。
經商沒有想象中的容易,生意也不是那麼好做的。如今很多編劇寫發生在當下的行業劇都寫不明白,讓他們去寫古代某個行業的商戰,多少是有點強人所難。若懂得藏拙,就簡略處理商業元素,把經商當劇情的主體或主線反而會自曝其短,導致觀衆流失。古偶劇積重難返的困境,並非加入經商元素就可以拯救。
也許最好的選項是“揚長避短”,僅僅把商戰當做一個“錦上添花”的點綴,服務於宅鬥、言情、權謀、復仇或者女性互助的主線即可。比如《九重紫》也有經商元素,但服務於人設與主任務需要。重生的竇昭一心想要爲母復仇,要有經濟基礎和財富累積,她有經商需求。
“揚長避短”的《九重紫》播出效果喜人。播出集數是《蜀錦人家》的一半,播放量已經是對方的一倍。《蜀錦人家》的評級掉落至S級
竇昭已歷過一世的人生,對許多事情的發展、人心的險惡以及家族的紛爭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驗,這些經驗讓她在重生後能夠迅速識別出周圍人的真實意圖,避免前世的錯誤,並採取更加明智和有效的行動。比如她預測到定國軍將肅清海匪,屆時海上貿易將興榮,因此,她將布行和胭脂鋪子都轉讓了,而是買下數十絲廠茶莊,提前囤積了茶葉、絲綢等物資。她還開了造紙廠,大半個京城用紙均由她供應,造紙廠收購的各部廢紙也是消息的打探中心。
《九重紫》的經商元素起到功能性的作用,雖有漏洞但也不會被放大
至於商業與歷史相互糾纏的正統傳奇劇,市場上已經很久沒有口碑熱度雙贏的成功作品了,這需要有深厚歷史功底的編劇才能夠駕馭。《灼灼韶華風禾起》《鹹雪》或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