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現在不是賴總統過境美國好時機

旺報社評

媒體報導,賴清德總統規畫訪問南美洲友邦巴拉圭,順道過境美國,總統府否認相關報導,但無風不起浪,外交部長林佳龍就曾透露,賴總統出訪行程正在規畫中。過去8年多,民進黨政府外交毫無創意,只能重複老戲碼,「過境外交」是其中之一。但以當前美中關係與美國政治環境,蹭美國總統大選提高聲望的風險非常大,賴政府須審慎。

蹭美國大選風險高

訪問巴拉圭的目標應在敦睦邦誼,鞏固兩國外交關係。潘尼亞去年7月才以總統當選人身分訪問臺灣,隔月賴清德就以副總統身分赴巴參加潘尼亞總統就職大典;今年5月潘尼亞總統來臺參加賴清德就職大典;不到幾個月賴清德又要訪問巴拉圭,除非臺巴關係生變,兩國有需要進行如此密集的元首外交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賴清德若要出訪,邦交國只是次要目標,首要目標仍是到美國進行「過境外交」。即使次要目標也不是臺灣說了算,潘尼亞去年就獅子開大口,要臺灣在巴拉圭投資半導體產業,今年7月又在社羣平臺發文,要與臺灣半導體領域業者商談投資,似爲賴清德來訪開出條件。

在巴拉圭投資半導體產業茲事體大,外交部只能採取需要評估、規畫的拖延戰術,若賴清德自己送上門,多少要給對方一個交代,這也是過境外交必須要承受的連帶代價。

至於過境美國,目前時機可能最壞,過境外交的目的應是強化與美國政府、國會與政商界的關係,激發美國對臺灣的重視與同情,賴清德本人更渴望得到美國的背書或認可,消除「疑賴論」,若真是如此,現在過境美國不但達不成目標,反而顯得魯莽、躁進、不智。

拜登總統宣佈退出競選連任,已成爲「跛鴨總統」,國安團隊處於「看守」狀態,對臺政策不可能有新的作爲,即使有互動,實質意義也不大。想利用機會接近兩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或競選團隊,不但可行性低,最後更可能碰一鼻灰,鎩羽而歸。

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9到22日舉行,賀錦麗副總統正式成爲民主黨候選人,美國大選也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由於賀錦麗異軍突起,原本看似一面倒向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選情突然陷入膠着,世界主要國家對美國選情都保持中立、觀望態度,不押寶特定候選人,賴清德卻選擇最敏感時刻出現在美國,希望臺灣牌引起美國候選人青睞,只會讓人感覺臺灣是來攪局。

總體而言,外交問題不是這次美國大選的決定性議題,即使在外交領域,最優先關切的是烏克蘭戰爭與中東戰亂,然後纔是包括臺灣問題在內的美中關係。賴清德的訴求不會激起火花,反而引人側目,認爲臺灣趁美國大選挑起美中敵意,試探美國紅線。

過度操作檯美關係

就總統候選人而言,川普已擺明對臺灣最大的興趣是收保護費,覬覦臺灣的半導體產業,迴避所有防衛臺灣的問題,他也後悔曾於2016年12月以總統當選人身分與蔡英文總統通話。賴清德除非捧上臺灣護國神山大禮,想利用過境美國與川普或川普陣營有實質的接觸,可能性可說是微乎其微。

賀錦麗對於兩岸問題沒有鮮明立場,應該會追隨拜登政府既定路線,對臺灣採取友好態度,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但一中政策仍是不可跨越的紅線,賴清德企圖利用過境美國創造外交突破,不符合民主黨的一貫政策,賀錦麗也不會因爲臺灣問題讓選舉失焦。

民進黨外交工作一個嚴重盲點,是太注重大內宣,過度操作檯美關係,反而製造了中共加緊對臺灣施壓的口實與機會。2022年8月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臺灣,2023年4月蔡英文在洛杉磯會見時任衆議院議長的麥卡錫,所創造的效應曇花一現,現在這些政治人物逐漸從政壇消失,留下的是臺海中線消失,中共常態性環臺軍事行動,臺灣安全形勢每況愈下。

記取教訓,審時度勢,賴政府應靜待美國大選揭曉,再針對美國新政府對外政策,以務實、避免兩岸關係惡化的態度推動對美工作,在此以前,莫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