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兩岸合作做強做大華語影視

社評

大陸春節假期消費大爆發,除觀光旅遊業外,影視市場也明顯回溫,據統計,截至1月27日兔年春節檔電影票房超過65億元人民幣。兩岸影視合作基礎深厚,隨着大陸影視市場升溫,兩岸影視合作問題再度受到關注。

與時俱進 鬆綁限制

以鄧麗君爲代表的臺灣流行歌曲,早在冷戰時代就透過無線電波打動大陸人心,隨着改革開放的腳步,臺灣影視作品迅速進入大陸市場,其中以瓊瑤劇最具代表性,早已成爲兩岸幾代觀衆的共同記憶。近年大陸古裝歷史劇、仙俠玄幻劇在臺灣獲得高收視率,臺灣影視作品如《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亦在大陸有大量粉絲。

多年來兩岸不僅互相引進影視劇,還進行了廣泛的影視劇合拍合作。不少臺灣影視演藝圈人員在大陸發展,經過不斷的融合,近年出現許多優質的合拍片,於河南拍攝,由張艾嘉編劇、導演、演出,在兩岸三地都獲得重要獎項的《相愛相親》,是其中典範。大陸影視產業發展蓬勃,擁有廣大的市場、雄厚的資本和豐富的取景資源,臺灣則擁有獨特且長期累積的創作經驗,與大量專業人才。兩岸影視可以在優勢互補基礎上深入合作。

不過,兩岸影視合作面臨不少政策上的阻礙,尤其政治上的條條框框太多。譬如對大陸影片配額制度至今未鬆綁,大陸影片要在臺上映,需抽籤取得配額,大陸好電影,臺灣觀衆能否看到全憑運氣。此外,政府對大陸影視人員來臺工作和發展亦有限制,削弱對人才的吸引力。「愛奇藝條款」對大陸互聯網平臺的封殺,剝奪臺灣觀衆觀看大陸影視的權利。臺灣應該對自己的軟實力有信心,放松管制,幫助臺灣影視業抓住大陸市場的機遇。在網路時代,想要靠「堵」,阻擋大陸優秀影視顯然不切實際。而大陸對臺灣演藝人員的政治性限制,也需要與時俱進鬆綁。

大陸近年在促進兩岸影視合作方面發佈頗多利好政策。2018年大陸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影視領域推出了「兩取消一放寬」政策,即取消對從業人員參與節目製作的數量限制、取消對引進影視劇數量的限制、放寬對影視劇合拍的限制,這些政策對深化兩岸影視交流合作意義深遠。不過,在實際操作層面,大陸在影片審批等方面亦頗受詬病,亟需進一步改革,方能給予業界和資本更多動力。

走出本土 結合所長

從具體合作領域來看,兩岸影視業界可結合各自所長,拓展編劇合作,挖掘更多題材。從敘事而言,兩岸影視各有其特色。大陸更擅長敘述宏觀歷史等「大而重」的故事類型,而臺灣業界則在聚焦個體的「小而美」故事類型上有其所長,譬如近年臺灣的青春題材影片風靡大陸,在大陸觀衆心中擁有良好口碑。因此,兩岸的編劇合作可以極大豐富華語影片的類型,如犯罪片、職場片、玄幻片、漫畫改編題材等。

從長遠來看,臺灣影視可在本土和本土之外多線並進,做強做大在華語影視圈的競爭力。臺灣影視業近年過於注重本土路線,但本土市場容量有限,出現單一化的風險。臺灣曾有電影新浪潮時期,出現了楊德昌、侯孝賢等電影大師,他們的作品既立足臺灣的特殊歷史,又能超越臺灣本身去描摹一個更大的時代,因而成爲世界觀衆共享的佳作。

臺灣影視界不應把影視資源過度集中在本土路線,而要放眼本土之外的市場,在內外的交相映射中創造新的經典之作。本土市場只能養活小成本影視作品,大成本製作就需要滿足大陸市場的需求,就需要更大的視野來創作,創意是臺灣的優勢,把臺灣創意帶進大陸,可以激活臺灣影視產業的活力。

隨着大陸的消費與經濟復甦,大陸市場將爲兩岸影視從業者提供更大的舞臺。企盼兩岸影視從業人員能享受更寬鬆的創作及合作環境,爲兩岸民衆呈現更多優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