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兩岸比賽愛金門馬祖澎湖

金門觀光業樂見離島自由行鬆綁,盼再現人來人往熱鬧景況。圖爲昔日衆多陸客通過廈金航線往返廈門與金門。(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恢復海西經濟區20城市居民赴金馬澎離島自由行,在地觀光產業可望獲得實惠,未來可望有更多實惠政策宣佈。這不是大陸獨厚離島地區,而是大陸對臺政策開始區隔離島和本島,對澎湖、金門、馬祖而言,可能是發展的新機遇,對大陸而言,則是兩岸能否走向融合挑戰的開始。

習近平對臺政策邏輯非常清楚,今年初提出有別於胡錦濤時代「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政策,主張兩岸共同探討「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其中提及可以和金門、馬祖離島地區先實現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等新四通,接着大陸兩會,再次提出新四通構想。涉臺部門已多次表示,要與金馬實現應通盡通,涉臺權威學者周志懷倡議「先行探索金馬兩制」。臺灣學者解讀,大陸有意在金門等離島地區佈局「一國兩制試驗區」,希望藉當地發展成果,證明「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可行。

金門、馬祖在冷戰時代,曾經是臺灣反共前哨,駐守10萬大軍。解除戒嚴後,成爲兩岸民間接觸前緣,金廈兩地在經濟利益和社會關係上漸漸合而爲一。民進黨傳統上認爲金門、馬祖屬於福建,而且一貫支持國民黨,對金馬兩地一向感情疏離。民進黨執政後,無心強化兩地基礎建設與社會福利工作,更不樂見兩地與大陸強化交流合作,甚至連金廈通水典禮都橫加阻撓,但蔡政府終究不能無視離島居民的現實需求,最後不了了之。兩岸大不同的作爲,金門人都看在眼裡。

事實上,針對兩岸問題,金門人民最有發言權,因爲擁有對大陸最直觀的感受與第一手經驗。大陸快速崛起的事實、兩岸發展差距的擴大,在金門看得最清楚。金門居民眼見廈門高樓大廈天際線愈拉愈高,夜晚燈火通明,繁榮的事實盡在眼前。金門人遠比臺灣人更願意到大陸投資、就業,更歡迎大陸游客來金門觀光消費。

大陸對此十分清楚,纔會在對臺政策新論述中,特別強調加強與金門、馬祖等離島地區合作,在收緊對臺政策時,卻願意鬆綁離島地區。看來大陸十分在意金門等離島地區的民心向背,有意和民進黨政府展開紅綠PK,證明自己真心爲金門好、爲臺灣好。

事實上,金門發展落後,蔡政府理應汗顏,金門對蔡英文的價值,可能只剩下吹噓當年實現小三通政績,金門去年舉辦八二三砲戰60週年紀念,不僅蔡英文沒有出席,就連前往金門旅遊的副總統陳建仁也刻意避開,可見綠營眼中無金門。

擅長選舉操作的民進黨如何看待金門馬祖,當地人點滴在心頭,選票太少不足以影響全國性選舉大局,民衆心知肚明,也只能默默承受。一旦大陸因素進入,並能長期經營,對當地人的民心向背,可能會產生影響,接着也會潛移默化影響臺灣,以金門馬祖作爲「一國兩制試驗區」,確實是個有創意的新發想。

金門、馬祖過去是兩岸武力對峙的前哨,如今兩地與大陸的深厚連結,應足以充當兩岸融合發展的試驗區。如果金馬兩地能從和大陸融合過程中,獲得實質的進步,對臺灣本島來說,就不會認爲兩岸整合只有負面影響,沒有正面價值,民進黨就不能繼續販賣芒果乾。

大陸推動惠臺政策,是要爭取臺灣民心,卻苦於政策不能進入臺灣,若能放寬對金馬澎的交流限制,讓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新四通儘早實現,金廈成爲一日生活圈,離島民衆近水樓臺先得月,得到惠臺政策的實惠,將對臺灣產生很好的示範作用。

金馬澎三縣長連袂爭取大陸鬆綁自由行,很快獲得北京正面迴應,顯示大陸有意加強與離島縣市的溝通,這種直接對話管道的確立,有助於大陸與離島強化合作,讓更多有助於相互融合的政策落地。

對離島民衆來說,一國兩制或許還是個敏感詞,畢竟涉及更上位的政治權利和制度認同問題,但對離島民衆,尤其對金門人來說,「大陸」不再全然是負面代名詞,而是未來發展的另一個可能出路,臺灣和大陸在金門人心目中是兩個選項。

民進黨漠視金門馬祖離島太久了,隨着金馬一國兩制實驗的開展,民進黨政府要和北京認真比賽愛金門、愛馬祖、愛澎湖,否則,人民是會用腳投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