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化解痛苦指數上升壓力

8月27日,在上海開業的美國超市巨頭好市多(costco)人氣爆棚,巨型網紅大熊吸引顧客。(中新社

經濟學有一個「痛苦指數」理論,指「失業率」加「通貨膨脹率」之和。一旦失業與通貨膨脹同時加劇,「痛苦指數」就會上升,民衆就會對生活產生痛苦感。近期大陸正逐漸陷入「痛苦指數」上升氛圍之中。

先看大陸物價消費情況。去年底「消費降級」成爲熱詞,今年上半年水果價格飆漲,令李克強都感到吃驚,最近「大媽瘋搶豬肉」影片廣爲流傳,一系列現象突顯出大陸日常消費形勢的日益嚴峻。大陸官方統計數據也證實了上述趨勢,今年1至7月CPI平均上漲2.3%,7月同比漲幅達到2.8%,創下1年半內新高。其中,8月下旬豬肉同比上漲超過5成,食品價格成爲帶動近期CPI上漲主要動力。

「漲」字成爲貫穿今年上半年大陸經濟的主基調,也成爲近期大陸民生輿情主旋律。原因何在?一是自然因素,根據規律,每年年中都是大陸食品價格的高位波動區間,過去一段時間的異常天氣、非洲豬瘟、鍬形蟲害災情疫情,都放大了本輪漲幅。二是大陸近年來地租、物流、人工等成本因素,再加上行銷與包裝所創造的產品附加值,帶動物價上漲。第三,貿易戰、匯率波動以及大陸環保與農業政策構成了近期物價上漲的宏觀政治因素。

再看大陸就業形勢。受到中美貿易戰與內部經濟轉型影響,大陸就業問題已經放到了北京領導層的首要議程,去年8月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六穩」,「穩就業」居於首位。不過,從官方統計數據來看,反映就業狀況的「登記失業率」與「調查失業率」均沒有顯著波動,登記失業率長期低於4%,且5年內一直處於下降趨勢,2018年開始對外公佈的調查失業率,數據也總體穩定在5%上下。

不過,有大陸經濟學者這兩項數據的代表性提出了質疑。恆大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今年7月發佈《中國就業形勢報告:2019》指出,單純以官方失業率等資料判斷就業形勢存在侷限或失真。報告指出,綜合大陸上半年領取失業金人數、製造業和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招聘網站需求量等其他指標,特別是上半年大陸網民搜尋求職相關訊息暴增,大陸當前真實就業壓力很大。

當然,上述報告引用的一系列指標並非嚴謹、權威的統計數據,也未必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大陸真實的就業情況,但大陸民間經濟學者的研究,可以爲外界瞭解大陸經濟形勢提供參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大陸國務院首次成立以副總理胡春華爲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地方各省也緊隨其後成立就業小組,側面反映出大陸最高層充分體認到就業問題的重要性迫切性

一邊是「菜漲完肉漲」的漲價接力賽,另一邊是就業壓力持續上升,這兩方面恰好構成了「痛苦指數」的兩大要素,進而讓大陸民間輿論景氣預期陷入一種悲觀、焦慮的情緒之中。針對物價問題,大陸高層已經展開密集部署,透過會議、限購、補貼等手段發揮宏觀調控的制度優勢,但在全球經濟出現週期性衰退風險的背景下,唯有以深化改革刺激龐大內需,纔能有效抵抗經濟下行壓力。

改革是否能夠化解風險?有3個指標可以觀察:第一,新版《土地管理法》在8月底審議通過,明年生效後,農村集體土地法定程序可以進入市場流轉,這一重大改革有望爲大陸經濟注入新活力。第二,自貿區試點繼續擴大6省分,上海自貿區內Costco的「盛況」若延伸至內陸省分,將全面刺激當地居民消費力。第三,在「互聯網+」政策和5G時代的利好因素下,大陸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的「下沉市場」活力也有望充分調動。

10年前的金融海嘯溫家寶曾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如今,消費對大陸GDP貢獻率已達6成,成爲拉動經濟的頭號馬車。面對內外風險挑戰,大陸應以加速改革促進內需、刺激消費,提振全社會對經濟前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