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外交啓動 一帶一路再出發

旺報社評

北京批准在東南亞地區推動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包括耗資16億美元的高速公路,將連接柬埔寨的金邊和柬越邊境的巴韋,並銜接金邊、泰國曼谷和寮國首都萬象之間的鐵路。這些項目將加速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整合,加上近日越南總書記阮富仲、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坦尚尼亞總統哈山、德國總理蕭茲四國領袖相繼訪問中國大陸,標誌着「一帶一路」倡議重新出發。

加速建設東南亞交通

近年來中國大陸在東南亞透過「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的東南亞交通建設,已陸續完工,將逐漸發揮經濟效益。中老(寮國)鐵路去年底建造完畢,貨運站也全部啓用。金邊—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簡稱金港高速,由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主持開通。印尼雅萬高鐵也接近完工,在二十國集團(G20)峇里島峰會期間,印尼總統佐科將邀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進行運行。

前述金邊到巴韋高速公路是亞洲公路1號線的其中一段,將與越南境內從胡志明市到邊境木排關口的高速公路相連。這兩條高速公路都將在2026年底或者2027年初完工。這兩條高速公路預計還將與新的金邊國際機場連通,該機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項目之一,預計於2025年投入運營,將爲東南亞帶來更完整的海陸空交通體系。

面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的深度整合,美國也在積極追趕。今年5月白宮舉行東協領導人峰會時承諾,在東南亞投入1.5億美元,從事基礎設施、安全、流行病防備和其他有助於中國影響力的努力上。6月,七國集團(G7)也宣佈,將重新啓動「全球基建和投資夥伴關係」項目,會在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爲開發中國家所需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

東南亞國家樂見美國及其盟友提供基建基金,但此基金究竟能提供多少資金,目前仍不明朗。尤其東南亞國家擔心G7基金只是爲了抵消中國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實力,並不是真心扶助該地區的建設與長期發展。美國標榜要「價值驅動、高質量和透明」的基礎設施夥伴關係,帶有政治意涵,也讓一些國家存有戒心。

授人以漁增強軟實力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動作比美國快,有助於「一帶一路」的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在今年生效,大陸也積極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關係協定》(CPTPP)和《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美國則成立由其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以抗衡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但多偏向於規則制定,而非傳統的貿易協議,並不包括市場準入或取消關稅的規定,一些東南亞國家興趣缺缺。

此外,受到疫情影響,中國大陸在疫情初期對東南亞國家疫苗的協助以及物美價廉的網路設備,讓「健康絲綢之路」和「數位絲綢之路」在比較需要醫療和通訊基礎建設的東南亞國家受到歡迎。除經濟援助外,大陸還透過教育與技術訓練增強軟實力。「魯班工坊」正在進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學內容從機電一體化、應用電子技術、自動化到機器人,課程可以隨當地需要而調整。從2016年在泰國設立第一個魯班工坊以來,目前在全球19個國家成立了25家魯班工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技術教育提供資源。總體說來,出於中國的地緣結合,科技與基建能力、中國供應鏈的密切聯繫以及經貿區域整合,北京在東南亞具有一定的優勢。

中共二十大結束後,習近平啓動「大外交」,先後與來訪的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坦尚尼亞總統哈山、德國總理蕭茲會談。這幾天趁參加G20之便,除與拜登會談外,馬不停蹄與法國總統、澳洲總理、韓國總統會談,並預計在APEC峰會場邊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談。大外交與一帶一路的啓動,代表習近平第三任期將繼續走對外開放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