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大號地鐵”貫通,東莞能否“左右逢源”?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程浩 東莞報道

5月26日,隨着廣佛南環(佛山西站—番禺站)、佛莞城際(番禺站—東莞西站)正式上線,與莞惠(東莞西站—小金口站)、佛肇(佛山西站—肇慶站)接駁,實現“四線”貫通運營,一條全長258公里、自西向東串起肇慶、佛山、廣州、東莞、惠州5座城市的“灣區大號地鐵”正式貫通,形成聯繫大灣區3個萬億級城市的“黃金走廊”,進一步牽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數字經濟與未來城市研究院院長鬍剛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灣區大號地鐵”沿線城市GDP總額超6萬億元,區域常住人口達到5000萬,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多個重要產業功能組團、科創科研樞紐。該線路貫通後,將促進大灣區內生產要素有序流動,進一步提振都市圈經濟,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爲城市羣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但胡剛也認爲,從目前來看,佛莞本身產業關聯性不強、差異比較大,廣佛莞三地可能還存在一定產業競爭,未來三地同城融合發展要找到發展的最大公約數,探索在產業、科創、交通、民生、人才等領域加強合作,實現三地同城發展的效益最大化,形成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發展新格局。

“硬聯通”易、產業協同難

過去,因爲東江和獅子洋阻隔,佛莞兩地交往不算密切。隨着都市圈建設的推進和軌道交通建設提速,爲廣佛莞打開聯動發展新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實現“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超過5萬平方公里,這條貫穿東西、串聯珠三角大半城市的超長“大號地鐵”將規劃變成現實,全線設39座車站,採用公交化運營模式,列車最高運行時速爲200公里,將珠江西岸的肇慶、佛山與珠江東岸的東莞、惠州聯繫起來,成爲貫穿大灣區的新通道。

“灣區大號地鐵”是串聯佛山、廣州、東莞三市中心城區的大灣區東西向骨幹通道,東莞新增了一條通達“廣州都市圈”的直聯通道,從東莞市中心西平西出發,實現30分鐘到番禺廣州南站,1小時到佛山市中心張槎,實現了東莞與廣州、佛山核心區的“硬聯通”。

具體來看,在這條四線貫通的“灣區大號地鐵”上,佛山共有9個站,東莞有12個站。從東莞西平西到佛山張槎,最快只需要55分鐘互達。而西平西和張槎,分別位於東莞和佛山的市中心。

西平西所在的南城街道,2023年GDP首次突破800億元,僅次於長安和松山湖,潛力巨大。地處佛山中心城區的張槎,屬於佛山中心城區禪城經濟和產業密度較高區域,有超千億元的規上工業總產值,單位工業產值也達35.2億元/平方公里,位居佛山第二位。

廣州共有5個站,廣州番禺有兩座快車站——番禺站(廣州南站)和廣州長隆站,所在區域正是廣州番禺區的兩個經濟重心,即廣州南站商務區和長隆萬博商務區。其中,長隆萬博商務區已成爲名副其實的廣州南部CBD,吸引了超兩萬家企業進駐(包含超億元企業86家),日均客流量約30萬人次,年均客流量超過1億人次,正在打造世界級地標商圈、千億級時尚產業高地。

胡剛認爲,此前關於“廣佛莞同城”提得比較少,廣佛同城、莞深合作的區域融合走得比較快。從目前來看,同爲製造業大市的佛山和東莞本身產業關聯性不強,廣佛莞三地可能還存在一定產業競爭,三地同城融合發展未來要找到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實現同城化的效益最大化。隨着廣佛莞城市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深,通過推動廣佛莞在產業、科創、交通、民生、人才等領域加強合作,形成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新發展格局。

做好廣深“超級聯絡人”

都市圈是城市羣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爲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爲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而城際鐵路是構建城市圈的重要通道,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協同發展的基礎硬件。

東莞“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主動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實現東莞價值的提升。

東莞要全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全面對接廣深“雙城聯動”發展,無縫連接深圳、廣州兩大都市圈,成爲廣深兩大都市圈融合發展的聯結紐帶。尤其是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東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高快速路對接融合,攜手廣州港共同打造世界級港口羣。

此次東西走向的“灣區大號地鐵”串聯起廣州、東莞、佛山三座萬億GDP城市,以番禺站爲起點,實現廣州至佛山、東莞中心30分鐘互達,與惠州、肇慶1小時內互達。

“我一直認爲,東莞既可以是深圳都市圈成員,也可以是廣州都市圈的一員,都市圈之間可以相互重疊,最主要是能讓各類要素自由流動。”胡剛表示,對於東莞而言,做好廣深“超級聯絡人”,依託“灣區大號地鐵”全面對接廣深“雙城聯動”發展,東莞將無縫連接深圳、廣州兩大都市圈,進一步幫助東莞突破城市發展能級,爲增強珠三角核心引擎作用提供戰略支撐。

在產業和科技領域,交通的緊密,讓東莞與廣州、佛山等地的創新要素、人才要素、產業要素在區域內加速流動配置成爲可能,有望進一步促進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等與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等重大創新平臺緊密合作,共同推進廣深惠智能網聯汽車、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等產業集羣建設。

胡剛表示,作爲深圳都市圈的副中心,新貫通的“大號地鐵”讓東莞能在廣州、深圳兩座超級城市之間“左右逢源”,加快與廣深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合作聯動,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先進製造業發展,進一步提振都市圈經濟。除了積極融入兩大都市圈之外,東莞還通過“大號地鐵”加強和惠州、肇慶等周邊城市合作,推進空間規劃銜接、產業優勢互補和基礎設施聯通,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