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期貨、權證」風險很高? 市場先生:別給自己設限
前幾天有一位網友在Line上詢問市場先生,他的問題是:「對於一個只買過0050ETF這類股票的新手而言,想要多方嘗試應該先從權證、期貨、還是選擇權開始?有建議的順序嗎?」
我認爲這位網友問的是個很好的問題,因爲這個市場上有接觸股票的人,有超過90%完全沒有碰過期貨、選擇權、權證,到底學習順序該怎麼做?先分享一個小故事:
在9年前我大學畢業考上研究所時,放榜隔天第一步就是要去「搶指導教授」,因爲每個研究所裡面不同教授的研究領域不同,但他們都有名額的限制。
那時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學長推薦的教授,爲了「展示誠意」,所以我問了教授一個問題:
那時離研究所開學還有好幾個月,這段時間想說預先做出一些準備。
原本以爲教授會要我先看一些管理學會社會科學之類的書,沒想到他的答案讓我一輩子印象深刻:
「看書當然越多越好啊。」教授連想都沒想就直接回答。
當時我突然覺得腦袋被重擊一下…對啊,看書越多越好,我怎麼還會管先後順序呢?
這個觀念我一直記在心中:如果真的想做好一件事,研究越多越好!
這件事影響到了我後來的投資決定,在剛上研究所時我本來只有開始研究股票,於是很快的我就開始操作權證,因爲股票和權證都用證券戶就可以買到,後來我認爲權證的操作有很多限制,因此也開了期權的戶頭,開始嘗試操作期貨和選擇權。
如果你真心想學好投資,每一種工具你都應該要嘗試,不見得要深入研究,但稍微嘗試過你就會知道它的特色,否則很容易因爲不瞭解產生許多誤解:
●最常見的誤解1:覺得某一種工具最好
在投資領域,各種商品都有專精的老師與專家,大家很容易認爲自己的方法最好。一開始我也有這種想法,當時我覺得似乎權證很難操作、股票內線太多很難贏過主力,比較喜歡期貨和選擇權,當時是操作檯指期覺得大盤比較不會有資訊落差的劣勢。但隨着時間開始認識許多各領域專家達人,互相交流之後發現其實每種工具都有能把它做得很好的人,他們也都能直接點出那一項工具最大的優勢,並且把這項優勢發揮最大的效益,我纔開始認知到其實並沒有哪一種工具是最好的。
不同的投資商品工具,就很像打籃球時的位置,前鋒和後衛並沒有哪一種比較好,而是看你自己的身材、擅長、個性,來做出最好的安排。
●最常見的誤解2:期貨、權證、選擇權很難風險很高
實際上這又是另一個超大的誤解,在我看來期貨比股票簡單多了,因爲它相對能分析的資訊數量沒有股票這麼大。選擇權和權證的確比較難一點,但學會之後就像工具箱裡除了鐵錘,還多放進板手、老虎鉗、螺絲起子等等,遇到各種狀況時解決起來會更得心應手。
就像很多人覺得開車很難,但全世界有超過20%的人口都會開車。真的有這麼難嗎? 因爲學會這些技能並非人生必要的事,我認爲大多數人只是遲遲不敢跨出那一步。
●學會不同工具最大的好處:大多數人剛開始投資都是學習股票、ETF、基金,但我學投資的歷程和別人很不同,股票我學不到半年就開始接觸權證、期貨和選擇權,甚至接觸程式交易等方法。
在分析方法上我也是先學技術分析、籌碼分析,最後才學基本面分析。
這種比較不同的順序,爲我帶來一些額外的好處:
●好處1. 敢放空超過一半以上的投資人,一輩子沒有放空過,放空就是對行情看跌,如果真的下跌就可以因此獲利。
因爲對操作股票的人來說,放空是一種很沒有安全感的操作。
但如果你有期貨的經驗,放空跟做多其實是沒有太大分別的,只要看對就能獲利。
近期有0050反ETF出現,應該讓有看空經驗的人又再多一些
大多數人在股票、基金、ETF操作時,基本上就是買完放着。原則上你只要選的股票不要奇怪,應該比較少會遇到資產的大幅起落變化。
但在期貨和選擇權操作時,你一定會遇到資產大幅變化的狀況,有時如果投入的比例較高,一天甚至會變化5~10%。這樣的經驗會讓我開始重視資產成長的穩定性。
因爲你在幾十萬或百萬資金的時候,上下5~10%可能還可以承受。
但一但資金上千萬,10%的變化就是上百萬,這種變化其實太過劇烈。在做規劃時就會放更多心思在資產的穩定性上。
你不一定要和我一樣,但只要做到一件事: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學習投資順序到底該怎麼安排?
幫你整理一下重點:如果你真心想學好投資,接觸的工具越多對你越有利
常見誤解是:覺得某一種工具最好,或覺得某些方法很難。但其實不見得學會不同工具,往往會讓你對同一件事情有和過去不同的看法,思考會更全面
有問題想討論,也歡迎加入市場先生的Line好友詢問。
如果硬要按照從簡單到困難去排個順序,我會這樣建議:股票、ETF期貨、股票期貨選擇權權證
最後如果你還沒開始,那也不要想說先學哪一種,趕快開始纔是重點!可閱讀:我如何跨出投資的第一步
本文授權轉載自Sunny愛Money ETF理財網,非經同意禁止轉載!
以上爲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