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蘋果高管體驗ChatGPT後感到恐懼,於是砍掉汽車項目

5月11日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正接近與OpenAI達成合作協議,計劃在iPhone上集成ChatGPT應用,這標誌着蘋果在將先進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其設備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報道稱,雙方已接近最終敲定合作協議條款,旨在將ChatGPT的先進功能整合至蘋果下一代iPhone操作系統iOS 18中。此外,蘋果還在與谷歌就使用其Gemini聊天機器人技術進行談判。

與OpenAI的合作預計將極大豐富蘋果的AI功能,成爲其即將在下月發佈的一系列新AI功能的核心部分。今年4月,外界便有消息指出蘋果與OpenAI的合作關係正在加強。

另有報道稱,在體驗了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蘋果的軟件業務高管團隊決定對其智能助手Siri進行 “大腦移植”。

ChatGPT的卓越表現,憑藉其背後的強大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寫作、編程及解答覆雜問題方面的表現,使得Siri相比之下顯得過時。Siri是蘋果於2011年推出的iPhone虛擬助手,多年來一直侷限於響應個人請求,且常常難以維持對話的連貫性,甚至頻繁誤解用戶意圖。而ChatGPT能夠理解上下文並連貫地回答關聯問題。

爲應對新技術的衝擊,蘋果已啓動了一項十年未見的大規模重組計劃,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列爲“帳篷支柱”(Tent Poles)項目來重點推進。這是蘋果公司內部的一個特殊用語,用於組織員工參與可能影響未來十年趨勢的重大項目。

據三名知情人士透露,蘋果預計將在6月10日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展示其AI領域的最新進展,並可能發佈全新升級版的Siri,其將具備更強的對話能力,並適應更多使用場景。

此外,其底層技術將採用一個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使Siri能夠進行更加流暢的聊天。

Siri的更新無疑是蘋果在全面採納生成式人工智能戰略中的最新體現。爲了支持新的Siri功能,蘋果特意爲今年的iPhone增加了內存以支持Siri的新功能,並與谷歌、Cohere及OpenAI等企業探討合作,以獲得這些公司在聊天機器人領域的人工智能模型。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高層對新興AI技術深感憂慮,擔心這些技術可能威脅到iPhone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導地位,並有可能取代iOS成爲主操作系統。更令他們感到不安的是,新技術還可能催生一個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主體生態系統,這些應用能夠叫車、安排日程等,這將對蘋果年收入約240億美元的App Store構成嚴重挑戰。

此外,蘋果還擔心,如果不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iPhone可能會成爲“啞磚”。雖然Siri的普及程度難以精確統計,但iPhone目前佔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85%的利潤份額,年銷售額超過2000億美元。

爲此,蘋果決定取消一個耗資100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將資源重新投入到AI技術開發中。同時,蘋果也在構建使用iPhone和Mac處理器的服務器,以降低成本並在雲計算和設備之間實現更好的一致性。

據三位深度參與項目的知情人士表示,儘管蘋果正在提升Siri功能,但該公司並未計劃推出一個與ChatGPT直接競爭的聊天機器人。相反,蘋果更專注於優化Siri在處理日常任務,如設置提醒、安排日程和管理購物清單等方面的表現。新版Siri還將能夠總結短信內容,提供比競爭對手更爲私密的AI服務,因爲所有請求處理都將在本地iPhone上完成,而非遠程數據中心。這可以幫助蘋果節省資金。要知道,提供雲計算服務費用高昂,OpenAI爲ChatGPT生成大約1000個單詞就需要花費約0.12美元。

儘管依賴於iPhone內置的小型AI系統帶來了一定風險,如系統可能更易出錯,但蘋果正努力避免這些潛在問題,並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推廣其AI技術,利用其龐大的設備網絡和領先的半導體技術優勢。

Siri的聯合創始人湯姆·格魯伯(Tom Gruber)指出:“Siri的願景一直是要構建一個能夠理解語言和上下文的對話界面,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隨着技術的變革,我們現在有可能做得更好。只要Siri不是一刀切地回答所有問題,就能避免許多潛在的問題。”

蘋果在人工智能競賽中擁有幾個顯著的優勢,包括超過20億的設備使用量,這爲其人工智能產品的推廣和更新提供了巨大的平臺。此外,蘋果還擁有業界領先的半導體團隊,製造出能夠支持複雜人工智能任務如面部識別的高性能芯片。

但過去十年中,蘋果公司在制定全面的人工智能戰略上遇到了難題,其虛擬助手Siri自推出以來未見重大更新,這影響了公司智能音箱HomePod的市場表現,因爲它未能連貫完成一些簡單任務,如準確播放指定歌曲。

業內專家指出,蘋果的不同部門如軟件和硬件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有限,各自獨立運作。然而,要成功實施人工智能,必須讓AI技術滲透到所有產品和服務中。

同時,蘋果在吸引和保留頂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方面也面臨挑戰。儘管蘋果曾收購多家由該領域知名人士領導的人工智能公司,但這些頂尖人才通常在幾年後離開。他們離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蘋果的高度保密文化是一個主要因素。與谷歌、Meta和微軟等競爭對手相比,蘋果在發表人工智能相關的學術論文數量上顯得較少,也不頻繁參與行業會議。

最近幾個月,蘋果增加了發佈的人工智能研究論文數量,但一些著名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對這些論文的實際價值表示懷疑,認爲這些論文更多是在塑造公司在AI領域積極工作的形象,而不是提供能夠市場化的創新實例。(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