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教困境 教團籲公私校同步減招

民衆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張其祿(中)、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張瑞雄(右二)、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右一)14日舉行「解決高教退場亂象,公私校應同步減招」記者會,要求教育部平衡公私校資源、同步減招以利優質私校存續,並確切落實退場條例。(劉宗龍攝)

民衆黨立院黨團昨舉行「解決高教退場亂象,公私校應同步減招」記者會,立委張其祿批評,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劃」造成高教M型化,因少子化10年後全臺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要求教育部平衡公私校資源、同步減招,纔有利優質私校存續,並確切落實退場條例。

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呼籲,政府應召開高教國是會議並制定總體高教發展藍圖。他強調,私校工會支持任何有助於突破高教困境的方案,包括公私校同步減招、發給私大學生每學期2.5萬元教育券等。

教育部表示,從111學年覈定的日間部學士班名額來看,一般大學學生有40%在公立、在私立有60%,而技專教院公立只有20%、私立有80%,顯見公私立大專的招生名額其實有很明顯差距,在這樣的差距狀況下,不宜再同步減招,以免公私立學生名額更失衡。

張其祿說,私校停辦雙軌進行,形同架空退場條例的功能與強制性,私校董事會可考量自身利益,在正式列入專案輔導學校前,依私校法辦理退場、清算校產,嚴重影響教師與學生權益,教育部應明確將退場條例定位爲特別法,優先適用,才能保障師生權益,也確保退場學校校產的公共性。

他表示,2005年到2017年政府投入2期耗資千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最後造成高教M型化、各校輕教學、重研究等弊端。隨後又在2018年推動5年836億「高教深耕計劃」,33所公立大學平均每年獲得一半以上深耕計劃資源,但臺、清、交、成4所大學每年經費佔總額33%,高教M型化依然無解。

張其祿說,依國發會推估,2021至2030年大學學齡人口預估減少26萬人,若國立大學招生員額不變、家長及學生「先公立後私立」想法不改,10年後恐怕只有2.4萬人會選讀私立大學,全臺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張瑞雄也認爲,政府應改變思維,制定更合宜的大學管理辦法及大學教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