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陸債券 行庫設避雷針
投資大陸債券,行庫設避雷針。近期陸企倒帳違約事件頻傳,信評遭國際機構大幅調降,使得金融業對人民幣債券投資敲起警鐘,其中大型行庫已相繼對人民幣債券投資上「緊箍咒」,除了減碼陸企債券投資,投資的債券將要求「必須是大陸四大行出面保證」,可說爲歷來對大陸債券投資要求最嚴的規格。
今年先是大陸多家地產公司陸續爆雷,而最具代表的半導體大廠紫光近期也爆出違約。有鑑於此,各大行庫已紛紛展開人民幣債券投資部位的清點,盤查投資部位是否有「踩雷」。
其中,一銀從今年初開始,即因爲憂心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而着手減碼人民幣的債券投資部位,儘管當時疫情尚未蔓延,不過一銀評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會席捲各個產業,也會帶來高科技產業障礙,加上陸企普遍營運都是高財務槓桿,基於控管投資風險的考量,從今年初到現在整體的人民幣債券淨水位已減少等值新臺幣百億元。
一銀表示,現在帳上的人民幣財務操作部位全以拆借爲主,一銀整體大陸曝險總部位排名也降至全體行庫倒數第二。
合庫同樣大舉減碼人民幣的債券投資部位,目前對於大陸人民幣債券的投資,主要有三大執行方向:逐步減碼、到期不再增加部位,頂多以現有部位爲限;投資的債券,不論是金融債或公司債,一律要有四大國有銀行出面作保證人;不投資無擔保公司債。
金融圈人士也引述國際機構萬得(Wind)發佈的最新統計指出,信評低於3A的陸企,在11月發債的平均票面利率近6%,創近兩年新高,代表投資人評估對中企債券的投資風險大幅上揚,但在此同時,更有高達等值146億美元的陸企債券延緩或取消發行,代表投資人在高利趨使下仍止步。
金融圈人士也指出,近來陸企倒帳違約事件太多,國內金融業原本看好人民幣債券投資的高利而進場,但現在整個情況則丕變,「即使陸企祭出高利,也不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