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信息楊曉磊:PE/VC行業挑戰前所未有,“去庫存”難題越發凸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娜 上海報道

近年國內PE/VC行業挑戰持續。

根據投中研究院數據,2023年新設基金數量同比下降4.7%,基金數量再度走低但降幅有所減小;PE/VC市場投資數量再度放緩,交易規模小幅上升;全年共415家中企實現IPO上市,PE/VC機構滲透率降至66%。

“今天的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5月8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投資年會上,投中信息首席執行官楊曉磊勾勒了當下國內PE/VC行業全景圖,並就2024年GP調研結果進行解讀。

與多年前嘉賓行業論壇上暢談投資趨勢和拆解熱門賽道不同,今年現場討論的諸多話題都圍繞基金管理和退出展開。

PE/VC基金亟需“去庫存”

過去兩年中,國內PE/VC資金多流向以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爲代表的科技領域,科技行業企業從A輪到B輪的時間間隔平均降幅達到1年。

2018年以來,PE/VC在IPO企業中的滲透率穩步上升,滲透率較高行業大多爲“卡脖子”的重點行業。但2021年後,IPO事件數量佔整體投資數量比重持續下降,PE/VC機構持有資產庫存持續處於高位。

“去年隨着股指的下跌,行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賺錢效應不好,但今天已經到了流動性不足,形成‘雙殺’。”在楊曉磊看來,國內政策正進一步引導長錢入市,但“去庫存”仍是擺在PE/VC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PE/VC行業同時遭遇募資難和退出難,基金管理人數量也在持續減少。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到2023年12月末已減少到12893家;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1259只,存續規模11.12萬億元;存續創業投資基金23389只,存續規模3.21萬億元。

尋訪頭部GP共識

楊曉磊在現場分享了今年一季度面向50家頭部機構的調研結果。一線PE/VC機構們的共識包括:VC工具已經非常本土化、行業普遍認爲沒有Beta、併購黃金時代來臨等。

“去庫存”的路徑討論被頻頻提及。從GP對IPO退出的預期和重視度來看,調研結果顯示,過半(53%)受訪者認爲IPO退出收緊持續時間將超過兩年,近六成(59%)受訪機構最大的精力投入是在退出環節。

不應忽視的是,退出難並非中國PE/VC行業獨有。曾有數據統計,美元基金10年到期能夠清算只佔10%,60%以上需要延期,美元創投基金普遍延長8年時間,存續週期長達8年。

在中國市場上,儘管GP們認可加大探索通過併購、回購、S交易等方式進行退出,在實操中仍面對諸多難題。楊曉磊分析說,流動性管理使得回購變成了被提到最多的話題,受訪者普遍不認爲S基金能根本改變退出難現狀。

“對於年份(記者注: vintage year)的判斷,2024年中國的年份怎麼樣?”他表示,儘管從募資上肯定更難,但從投資角度看仍有結構性機會。尤其從業者方面,“對於今天持幣入場、帶資進組的投資人來說,沒有庫存壓力的情況下還是一個很好的強買方市場。”

有現場嘉賓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表示,市場低迷期往往是投資優質資產的好機會。回顧美國私募股權歷史可以發現, 2001、2009年美國私募股權投資額大幅下降,但當年的投資多取得較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