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半年又吐血 他竟得這疾病

胃腸肝膽科醫師林峰年表示,胃腸道基質瘤平均發生率約爲百萬分之10至百萬分之20,因爲症狀不明顯而不容易發現。(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79歲的李老先生有三高病史頭暈症狀持續了半年,不時還出現吐血狀況家屬父親北上求診至少4次,奔波各專科之間仍找不出病因。直到上(5)月再次因吐血至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掛號;透過胃鏡檢查,發現竟是罕見疾病「胃腸道基質瘤」。所幸及時以手術摘除,杜絕發展惡性腫瘤機會,也解決了李老先生長期以來的不適症狀。

胃腸肝膽科醫師林峰年表示,胃腸道基質瘤平均發生率約爲百萬分之10至百萬分之20,因爲症狀不明顯而不容易發現。李老先生就診當天,在診間外不停嘔吐,緊急爲其進行胃鏡檢查後發現腫瘤正在出血;經住院、暫時止血與定位後,再轉由一般外科醫師呂長運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胃腸道基質瘤並不是胃癌,胃癌病竈通常從黏膜開始生長,並呈現潰瘍;而基質瘤生長於黏膜下層,黏膜表面完整,因此沒有明顯症狀。胃腸道基質瘤一般是根據腫瘤大小與顯微鏡下的細胞特性來判斷惡性度,趁早期進行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晚期腫瘤已轉移,則需以標靶藥物控制。

呂長運表示,李老先生的腫瘤位於胃底,大小約4公分,此次以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傷口小且出血量少,也保留了大部分胃容量,日後進食量不受影響。經由微創手術,可減少李老先生具三高病史與年事已高帶來的手術風險,傷口比較不疼,術後恢復也快,手術後第2天即可進食,對年長者身體負擔相對較少。

還好李老先生的腫瘤在早期就發現,手術切除後只需要定期回診追蹤即可,也不用搭配標靶藥物治療。胃腸道基質瘤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至於該如何跟惡性胃癌與良性潰瘍疾病區分,還是需要以胃鏡進行診斷。提醒民衆,有任何腸胃道症狀如解黑便、血便、腹痛腹脹等,一定要就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