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多舉措電煤保供,守護能源生命線
煤炭,作爲保障電力穩定供應、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石,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能源。鐵路部門憑藉大運量、長距離、低成本和節能環保的獨特優勢,在電煤保供這場持久戰中,猶如中流砥柱,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一系列有力舉措如同精密的齒輪組,推動着電煤供應的穩定運轉。
鐵路部門通過強化協同聯動,搭建起溝通橋樑。一方面,積極與煤炭、電力企業構建深度合署辦公機制,採用“日對接、周例會、月通報”的高頻互動模式,實現信息實時共享與無縫對接。另一方面,積極參與煤炭中長期合同的落實工作,並對簽訂長期合同的企業在運力上給予適當照顧。鐵路與大型煤炭企業每日定時對接煤炭產量、庫存及運輸需求,一旦煤源供應出現波動,雙方可迅速調整計劃。同時,煤炭企業依據鐵路運輸計劃,提前調配開採設備與人力,保障電煤穩定供應。
在優化調度指揮,精準運力投放方面,鐵路部門在運輸調度上嚴格遵循“優先批車、優先配空、優先裝車、優先放行、優先卸車”的“五優先”原則,爲電煤運輸開闢綠色通道。以大秦鐵路爲例,調度員精心編排列車運行圖,優先安排電煤列車的開行時刻與線路,確保其快速通過。在空車調配環節,藉助大數據分析各站點的空車分佈與需求,精準調運,保證電煤裝車的及時性。
鐵路在高效裝卸組織,保障供應時效上不斷挖掘潛力。在裝車方面,實時監控各大煤礦的電煤生產與庫存情況,將電煤優先納入配空計劃,並嚴格考覈兌現。鐵路部門對重點區域的煤礦專用線進行重點盯控,例如在山西大同的煤礦專用線,鐵路工作人員24小時緊盯裝車進度,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協調解決,確保裝車計劃按時完成。卸車環節同樣高效,鐵路與電廠密切配合,提前瞭解電廠的卸車能力與設備狀況,協助其做好卸車準備。
鐵路部門還藉助科技創新賦能,提升運輸效能。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爲電煤保供注入新動力。如今,物聯網技術更爲成熟,不僅在車廂上安裝傳感器實時採集貨物位置、重量、溫度等信息,還通過智能分析系統對採集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爲運輸決策提供更精準的依據。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結合人工智能算法,不僅能提前預測運輸需求與設備故障,還能對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電煤需求趨勢進行更精準的預判,從而提前調配運力資源。
鐵路部門在電煤保供中展現出的強大組織協調能力與高效執行力,爲國家能源安全築牢了堅實屏障。未來,鐵路將持續發力,不斷完善運輸體系,爲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劉育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