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個標籤 生活變藝術了

樸慶鐘的錄像作品標籤人:重慶》呈現藝術家在街頭互動的行爲藝術。(臺北當代館提供)

鄭高友娜一邊訪談一邊將對方臉部線條畫下。(臺北當代館提供)

疫情人們減少了社交互動,然而以往看似靜態被動單向交流藝術作品,卻發展得更見互動性,由臺灣新銳策展人蔡家榛策畫的《將日常碎片譜成詩》, 邀請韓國藝術家鄭高友娜與樸慶鍾展出,展示繪畫作品也能與觀衆更多元、互動對話,也透過藝術家的凝視,讓日常生活衆生相也能成爲藝術性的敘事場景

標籤靈感 取材衆生相

《將日常碎片譜成詩》目前正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展出,蔡家榛介紹,樸慶鐘的個人風格則往往自稱是色彩鮮麗的奇想世界,而《標籤人/Tagman》系列的圖像更展現藝術家快速繪寫的功力,他以水性筆簡單勾勒日常街頭的人事物景象,線條雖然簡約但精準地捕捉了人物表情神韻,再將畫在紙版上完成的作品裁切成約9公分乘4公分的小卡,並以標籤器具釘滿於連帽衣褲上,藝術家穿戴好一身後行走於鬧區街上,讓人抽拿身上的標籤。

樸慶鍾以他自嘲的這身「雪怪」裝扮,以取材自街頭的衆生相標籤,再與其他街頭衆生交流互動,民衆可以任意挑選撕下有感覺的標籤帶走,猶如在社羣媒體中每個瞬間都被用戶捕捉並貼上標籤、上傳到虛擬的網絡中,原本習慣以分享或按讚的行爲模式,轉化成面對面的交流回饋模式,重新感受人與人之間更具溫度的互動連結。

速寫談者 捕捉日常

鄭高友娜的繪畫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一隅爲題,如洗車停車場、暗夜中微亮的窗臺等,畫風寫實。然而她的《即時畫像/Live portraits》系列展現截然不同的風格,藝術家先請人與她一對一談話象,同時以攝影機攝錄參與者的臉並投影牆面上,牆面上裝置一面透明壓克力片,藝術家便在對話中同步在牆面上速寫對談者的臉龐線條。

鄭高友娜將畫有諸多對談者臉部線條的壓克力片,最後裝置在一起而成爲大型裝置,且多使用未經調色的壓克力原色,使得繪製臉龐的繽紛線條層層疊疊,仿若開出一朵燦爛的花,使這件色彩明亮的作品彷彿層層綻放的敘事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