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貝雕精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開幕

貔貅

龍騰盛世》

5月7日至5月24日,由文化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傳統工藝協同創新中心工作委員會學術支持,大連市文旅局甘井子區人民政府承辦的“貝闕天工 萬物更新——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連貝雕精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開幕。

作爲恭王府博物館2021年度品牌活動“傳統技藝 美麗中國——傳統技藝精品系列展”之一,本次展覽以“貝闕天工 萬物更新”爲主題,主要選取遼寧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大連貝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阿山及金阿山藝術館40餘件代表作品,向觀衆展示大連貝雕的歷史文化、製作技藝、工具工序

展覽有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材美工巧”主要介紹大連貝雕在上世紀中葉的發展概況,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及技藝流程,復原20世紀50年代大連貝雕作坊一角,傳承人在現場演示傳統技藝。第二板塊“家喻戶曉”主要介紹大連貝雕技藝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發展歷程,復原當時大連結婚必備用品(自行車、手錶、縫紉機、貝雕畫)家居場景。第三板塊“萬物更新”主要介紹大連貝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譜系創新性成果及其代表性作品。這些融合了中華傳統工藝和現代創新設計理念的貝雕精品,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構圖新穎、工藝精湛、色彩絢麗、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令現場觀衆讚歎不已。

展覽開幕式上,爲全面展示大連傳統海洋文化,實現靜態展覽與動態表演有機結合,大連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長海號子”一行12人現場表演了代表作《喊海》。展覽期間還舉行了“振興傳統工藝學術論壇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連貝雕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的20位非遺工作和工藝美術界專家圍繞“大連貝雕的保護與傳承”“大連貝雕發展、創新路徑探索”展開研討,爲大連貝雕未來傳承和發展打開新的思路。

本次展覽是推動大連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講好大連故事、傳播大連聲音的有效實踐,對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

“遼寧貝雕之鄉”甘井子區

大連貝雕工藝歷史悠久,經多年傳承與發展,於2020年被列入遼寧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甘井子區是大連貝雕文化的“地標區域,自古擁有着豐富的海洋資源和貝殼資源,貝雕工藝源遠流長,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生活在這片區域的人們便善於用貝殼製作各種精美的貝雕製品,當地龐大的漢墓羣中也考古發現了大量貝類生活生產用品。

爲傳承悠久歷史、弘揚工匠精神,甘井子區一直高度重視貝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目前,大連市擁有的多家貝雕企業和貝雕大師工作室中,70%以上都落戶在甘井子區,該區也已成爲大連貝雕的展示、生產、科研、校企結合、文創專業人才培訓的核心地區。

爲本次展覽貢獻作品,被譽爲“貝雕第一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亞太手工藝大師金阿山也是甘井子區人。他在甘井子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師承傳統貝雕技藝的基礎上,潛心研究出國內無人掌握的貝殼軟化技術,總結歸納出設計、選料、粗胚處理、細胚處理、手工精雕、粗磨、拋光、立體塑形、組合裝配等10多道貝雕工序,創作出《九龍壁》《龍船》《鳳船》《百鳥爭豔》等大型貝雕名作,成爲世界貝雕手工技藝的代表性人物。他還率領攻關組,利用現代技術和材料開創出“珍貝藝術”系列作品,在貝雕產業升級上作出積極貢獻,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同時,甘井子區也不遺餘力地推動貝雕產業的創新發展,讓傳統工藝走出作坊,實現創造性轉化。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爲基本原則,甘井子區政府採用多種形式,扶持一個或幾個經濟實力強的實體經濟,以點帶面,打造“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的新平臺。2018年6月,“大連工匠部落暨金阿山藝術館”揭牌,該館目前已成爲集研發創新、展覽展示、旅遊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藝術交流中心。2019年8月,遼寧省輕工業聯合會授予甘井子區“遼寧貝雕之鄉”輕工特色區域榮譽稱號,這既是甘井子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大連市貝雕產業的一件盛事。2019年11月,金阿山藝術館上百件貝雕作品精彩亮相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珍貝藝術立體貝雕作品《九龍壁》獲博覽會所舉辦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專業獎項百花獎金獎,《貔貅》《如意》分獲銀獎,金阿山藝術館也因爲是獲得獎項最高最多的參展單位而聲名遠播。

未來,甘井子區將爭取申報“全國貝雕之鄉”輕工特色榮譽稱號。(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彭杭 大連市文旅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