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

停車治理,關乎民生福祉。“車有所停”能有效緩解道路交通擁堵壓力,也能創造更爲良好的城區居住環境。從深圳的治理經驗來看,運用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手段,建立市區級共享停車平臺,加大相關設施建設投入,從供給側盤活存量、拓展增量,持續提升供需平衡度,爲化解停車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問題探索了一條有益路徑,也能有效提升城區交通與居住環境秩序。

破解“停車難”,實則體現的是城市治理的精細化與現代化水平。停車治理不是簡單的新建停車場,而應深度剖析周邊區域居民出行需求,細化研判車輛出行與停放的潮汐特點,因地制宜,持續優化停車設施規劃與建設。在此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協同並治,全面釐清城市停車現狀,通過有效政策支持與法治化管理手段,積極引導停車場錯峰開放閒時車位,強化路面車輛停放管理,不斷優化停車資源配置,持續提升便民停車服務能效,持續探索“停車入場”與“還路於民”,讓車輛停放有其位,讓道路行車更暢通。

停車場作爲停車治理的關鍵場所與核心環節,具有分佈廣、市場化程度高的顯著特徵。在實際管理中,應基於各場所特點、特徵,充分細化相關管理舉措,建立起合理合規的協商機制,制定有效的市場化調節手段,全面激活經營主體活力,加快推進智慧停車、智慧立體停車、停車機器人、停充一體等多元化、複合型停車技術與管理創新。對於社會停車場管理方而言,應始終保持開放合作的態度,摒棄傳統單一收費的慣性商業模式,積極擁抱新技術,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探索閒時開放、多元化經營模式,不僅有助於盤活閒置車位資源,且有助於提升自身可持續盈利水平。

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是有效提升城市治理能效的有效途徑。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有助於釐清城市停車資源底數。在此基礎上,圍繞停車數據資源,積極探索場景應用創新,並聚焦醫院、學校等重點場景,實施更精細化的交通疏導與停車指引舉措,讓停車治理真正便民利民。同時,隨着停車數據資源的深化應用,還有利於完善更符合市場規律的綜合治理途徑,進一步激發相關經營主體、社會建設方的參與意願,助力實現停車治理的多方共治共管共贏。 (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