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農民改種蕎麥 抗旱又美觀
大賀米農場執行長陳士賢期盼未來能和更多的機構合作,發展更多的蕎麥副食品。(姜霏攝)
因水情吃緊,近年來農糧署推廣種植蕎麥,不僅可以發展觀光,種植難度也較低,蕎麥抗旱的性質,也相當適用近期桃竹苗的停灌作業。大園區原僅有3公頃的蕎麥田,今年擴增至80公頃,若收成順利可達80噸產量。
蕎麥開出來的白色小花形成大片白色花海,不少農戶因水情危機改種植蕎麥,大賀米農場執行長陳士賢提到,原本家中種植大豆、黑豆爲主,後來發現種植豆類的農戶過多,但是消費力並沒有增加,因此父親決定嘗試接觸蕎麥,去年初次種植,起初對於蕎麥的種植方式不是很熟悉,透過不斷地摸索才抓到種植技巧。
陳士賢說,推廣蕎麥有一定的難度,首先需要透過自身的經驗,確保種植蕎麥是有收益的,接着和加工廠合作,開發出蕎麥相關的副食品,包括蕎麥麪、蕎麥饅頭、蕎麥牛奶及蕎麥煎餅等,如此一來纔會有農戶加入蕎麥的行列。去年大園區只有3公頃的蕎麥田,短短1年就擴增至80公頃,增長速度相當快。
陳士賢指出,政府對於蕎麥推廣很用心,種子的費用也有補助款,另外區公所跟桃園市政府也很積極推廣地方觀光事業,蕎麥長出來的白色小花非常討喜,在海芋季跟花彩節都可以擔當重要主角,透過行銷就能發展出一連串的觀光行程。
陳士賢坦言,後續的加工模式仍需不斷擴大,甚至期盼能和機場或桃園機捷合作,發展出更多的蕎麥副食品。若明年的蕎麥田又比今年擴增1倍,那麼蕎麥粒也需要更多的通路銷售,否則供需失衡會有反效果,陷入產量過剩的負面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