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所將啟動 環境部長:勿將碳權交易當作資金運作

環境部長薛富盛今(19)日表示,希望外界不要將碳交所視爲證交所,這是兩回事,若要從事短線投資,應迴歸正常股市、債券等理財,不要將碳交所當作資金運作的考量。記者胡瑞玲/攝影

首批國外碳權將於22日在碳交所上架,環境部長薛富盛今(19)日表示,希望外界不要將碳交所視爲證交所,這是兩回事,若要從事短線投資,應迴歸正常股市、債券等理財,不要將碳交所當作資金運作的考量。

目前已傳出不少金融、科技、傳產業者有意申購,薛富盛今日出席「112年資源循環創新研發成果發表會」並接受聯訪時表示,環境部要強調,國外碳權目前不能抵國內要繳納的碳費,考量重點是對於國內減碳必須有實質幫助,國外碳權主要用於碳中和。

不過薛富盛也提到,隨着時間演進,未來臺灣在碳費制度更周全時,臺灣實施一段時間後,能不能抵碳費可以再來做考量。

媒體詢問,碳交易會不會帶動股市?薛富盛迴應,希望外界別將碳交所看成證交所,「這是兩回事。」假如要從事比較短線的投資,應迴歸正常股市或債券等等理財方式,不要把碳權交易所當作資金運作的考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