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阿里巴巴數位經濟 李治平:基礎設施與技術是根本

▲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圖/阿里巴巴提供)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阿里巴巴臺灣創業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11日出席「資誠數位經濟論壇暨數位創新企業展」時指出,數位經濟有4層架構,企業必須有最基本的技術設施支撐,包括人工智慧、AR、機器人區塊鏈等技術與基礎設施如雲端網路、IP、網域;第二層則是數據產權、數據資產、數據流動等;第三層是商業,包括C2B、雲端制、自由連接體等;最高的第四層則是治理,包括環境公平與自由競爭、技術中立原則、平臺數據與偕同治理策略,「過去治理是政府單方面對人民,但未來偕同治理將非常普遍。」

阿里巴巴臺灣創業基金在2015年年底成立,目前已投資了22家臺灣新創公司主旨在不斷創造聯網下的創新商業模式,用創投方式鼓勵臺灣新創企業申請。

李治平指出,阿里巴巴創投基金的投資選擇只有2大準則:創業者是臺灣人創業項目須和阿里巴巴生態有關。李治平表示,「不是因爲阿里巴巴想試圖獲得什麼技術,單純是因爲我們對這部分較熟悉。」他認爲,阿里巴巴是用商業手段去評估市場規模、產品優劣勢或是財務情況,但不以營利爲回報,盈餘皆會放置於基金作爲下次使用。

對於數位經濟的定義,李治平表示,從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來看,包括虛擬實境、物聯網、智能終端、生物識別、電腦視覺無人駕駛等都是數位經濟,「我們已經完全活在數位經濟的時代。」他認爲,早在1946年第一臺通用電腦被髮明後,人們運用電腦傳輸資料就算是數位經濟,接着1990年代大量企業開始透過IT技術增加生產效益,進而演進到現在的移動互聯、萬物互聯的狀況,「未來則是數據科技(Data Technology)的時代。」

數位經濟帶來的巨大改變有3個面向,包括平臺化、數據化、普惠化。在平臺化部分,李治平認爲,平臺已取代了部分公司組織,並創造了全新商業環境例如直播實況主與網紅經濟等,並改變基礎建設的定義。因爲以前的基礎建設是鐵路、公路、機場等,但現在的基礎建設則是雲、網、端,也就是雲端、網路與使用端。李治平評估,未來2020年之後5G的應用不僅讓網速變更快,也會實現萬物互聯的憧憬。

▲資誠數位經濟暨數位創新企業展,圖爲新創健檢系統。(圖/記者林昱均攝)

在數據化部分,李治平指出,如今數據、演算法與產品已是三位一體,這些數據須一直記錄下來,透過演算法後,纔可在線上獲得的反饋作爲原向分析,並從再現的數據可以完成反饋到演算法中並作閉環模式,以找到更適當的商業模式。

在普惠化部分,李治平認爲,用IT與DT技術去達成普惠技術與共享方式,小如個人、新創企業應該都要能用普惠科技加入雲計算,並創造出如互聯網信用德普惠金融、跨境電商的普惠貿易,「商業服務的全面普惠化,代表不再只服務特定的人。」

而近年來從亞馬遜無人商店帶起的智慧商業潮流,李治平指出,商業過程或環節線上化、資料化、產品化的整合是新趨勢。他也表示,智慧商業的活數據與雲計算都是關鍵,包括採集數位網上人們留下的足跡與運用雲計算平臺作爲未來公用電網,並提供大資料的即時記錄和計算。

在未來的數位創新方向方面,李治平預估,未來企業須具備3種價值,第一是普惠與永續企業價值,讓永續企業傳承企業使命與價值;第二則是C2B的商業模式,透過個性化營銷、柔性化生產與社會化供應鏈找尋新商機;第三則是告別公司、擁抱平臺,將中心化企業轉爲微型化組織,以分工協作網狀溝通方式建立數位企業生態圈。▼資誠數位經濟論壇暨數位創新企業展。(圖/記者林昱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