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明年投13億預算 改善學校醫院商圈車站人行路口

臺中市長盧秀燕宣佈,明年改善行人交通設施,預算超過13億元。圖/臺中市府提供

臺中市政府明年編列逾13億元,改善行人交通設施。交通局盤點學校、醫院、商圈、國民運動中心及公共運輸場站等多處行人通行量大的路口,跨局處優化臺中交通環境。

市長盧秀燕在道安會報指出,大衆十分關心行人安全,過去都是車輛優先、行人其次,現在國民觀念逐漸改變,市府多年前已注意到此議題,每年提高經費優化人行道及友善行人空間。

2021年投入經費逾5億6800萬元、2022年逾7億9700萬元,2023年逾8億元,明年編列超過13億元,經費連年增長,提升行人安全。

盧秀燕提到,市府另持續強化其他交通建設,如興建中的大臺中轉運中心,今年第25屆國家建築金質獎獲全國首獎,預計2025年下半年將完工,屆時將提高大衆運輸的使用率。

近年臺中車流量增加,匝道需求相應提高,如臺74線19甲地區將增設匝道,分散車流。地方負責土地徵收作業、中央則負責工程建設,若能順利籌措預算、開工,有望在2025年完工,加強快速道路的運輸量能,分散車流。

交通局長葉昭甫指出,市府優化交通軟硬體設施,完成設置行人庇護島196處、退縮行穿線126處、標線型人行道131條、綠斑馬628處、行人號誌1969處、行穿線照明燈20處、127處行人專用時相及310處行人早開。

市府配合行政院「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向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申請「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劃」等,中央單位補助3935.8萬元,積極改善行人友善設施。

建設局改善人行道累計全長98公里,通學步道累計改善118處,全長32公里;都發局騎樓整平專案已完成103條路段,全長約15萬9901公尺;另警察局也以「行人正義大執法」分4階段執法,成立宣導團,提升市民用路文化。以臺中市停車管理處爲例,累計辦理161處機車退出人行道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