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壓倒謝蘇 陸媒:民進黨「學運後遺症」有解嗎?

太陽學運撼動民進黨蘇貞昌謝長廷接連退選黨魁,變成蔡英文穩贏局面。(圖/東森新聞)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太陽花學運引發民進黨內部大震盪,現任主席蘇貞昌與前主席謝長廷紛紛宣佈退選黨主席,對岸似乎也非常關注民進黨的發展走向,大陸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研究員蔡斌在《中國臺灣網》撰文點出民進黨的發展困境,應該脫離「學運後遺症」找到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

持續了20多天的臺灣「太陽花學運」已經退場,但關於民進黨在其中的作爲表現以及後續效應等話題仍在持續。走出「立法院」的學生們表示還要「反守爲攻,出關播種」,民進黨內也傳出「應由中生代接班、蘇蔡謝等大佬不應再選黨主席」的呼聲。

這場反服貿學運在民進黨的推波助瀾下早已變質爲「統獨之爭」,其對兩岸關係會造成怎樣的衝擊?畢竟臺灣還要繼續往前走,「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這個民進黨口中「不可碰觸的劇毒之物」,又將走向何方?

一、「中獨」的學運

3月18日晚,「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臺灣民間團體和學生代表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衝破臺灣「立法院」大門,強行進入議場霸佔主席臺;隨後幾天,又佔領了臺當局行政院」,並在3月30日的抗議活動中號稱有幾十萬人上街反服貿……經過將近1個月的起伏折衝,在「立法院長」王金平6日拋出「先立法、再協商」的解套方案後,學運決策小組終於正面迴應,於10日晚間步出議場。

反服貿學生衝破警方防線、佔領「立院」後,一度得到臺灣社會一部分人的同情,主要是因爲當時他們聲稱「佔院」的理由是「不滿國民黨逕自宣佈把服貿協議送交院會表決」,並承諾只「佔院」3天。

但結果卻出爾反爾,即使國民黨「立院」黨團一再讓步,即使馬英九答應對話,反服貿人士仍然在議場呆了20多天。而且種種跡象顯示,這根本不是什麼「單純的公民運動」或「學運」,而是一場由民進黨在背後操控的「反馬反中」運動。

學運的兩名「總指揮」林飛帆陳爲廷都是民進黨青年軍成員,而且都曾在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陣營工作過,就連一些反服貿人士都嘲諷他們是民進黨的代言人。

此外,在學運持續的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民進黨「立委」輪流在「立院」保護佔院者,以防員警入內清場;民進黨一衆天王、天后還在「佔領立院」、「衝擊行政院」、「330大遊行」等幾場「重頭戲」中悉數亮相表達支持。正因爲有了民進黨這個靠山,「佔院事件」才得以持續這麼長時間。

在民進黨的「扶持」下,反服貿協議早已從一個經濟問題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這場學運也從最開始的「反黑箱」、「反服貿」,到後來要求退回「服貿協議」、「設立服貿監督條例」,再到最後走上凱達格蘭大道的「反馬英九」示威,逐漸變了味。再觀察學運所有的訴求,也幾乎與民進黨如出一輒。

林飛帆、陳爲廷這些帶頭鬧事的民進黨青年軍本身就主張臺獨」,他們拋出的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把兩岸關係定位爲「兩國關係」,赤裸裸的「獨味」,與民進黨所提的版本具有實質性雷同,甚至在兩岸政治定位的錯誤和違背基本法理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也成了反服貿團體內部一度出現內訌的重要原因,因爲部分學運成員不滿帶頭者借反服貿出盡風頭的行爲,更不願成爲民進黨的政治工具。

二、「邊緣化」的民進黨

一場20多天的學運沸沸揚揚,不僅癱瘓了臺灣「立法院」,也影響了民衆的正常生活,更造成3.91億新臺幣的損失。民進黨反對服貿、反對兩岸經濟合作固然是基於政治考量,然馬當局的確因此灰頭土臉,民進黨必然撈到好處了嗎?

學運退場後,民進黨內訌四起:有人指責整個黨遭到邊緣化,有人批評議會路線失能,甚至說出「距離被人民拋棄日子不遠」的重話,一幅難抵問政路線被迫倒退的窘態,呈現在臺灣公衆前。

首先,「政治漁利」收穫不豐。民進黨拿學生當槍使,學生們也確實是鬧起來了,當看到馬當局左支右絀、進退兩難時,民進黨必然是私心竊喜,但當上凱道時全員被要求收起旗幟在臺下當觀衆時,民進黨應該已經明白形勢反客爲主了,等着坐收政治漁利的計劃也就自此泡湯了,這正是民進黨感嘆「被邊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緊接着,民進黨又遭遇美國官員連續表態譴責綠營不當杯葛,而當王金平出手把學運難題徹底解決時,民進黨更是什麼好處也無法再撈到。早在學生佔領議場後,就有民進黨內人士笑稱:民進黨公職只能當「看門的」,連走進議場的機會都沒有。

更有不少反服貿人士認爲民進黨「只會破壞不懂建設」,失望之情溢於言表。民進黨機關算盡,卻在馬當局聲勢受挫之際未能將臺灣民衆的支持轉向自己,又何談借反服貿撈取政治資本呢?

其次,形象受挫。過去9個月來,民進黨爲了阻止服貿協議在「立法院」過關,除了到處宣傳服貿如何「邪惡」與「包藏禍心」,還千方百計拖延杯葛、霸佔主席臺、阻撓議事。但就在臺灣學生反服貿如火如荼之際,民進黨卻在美國向相關部門散發說帖,聲稱民進黨並非全面反服貿、也願意提出解決學運僵局的方案。

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醜陋嘴臉真是令人無語,也令學生們滿腔熱血的靜坐、抗議畫面變得滑稽可笑

臺灣《聯合報》還爆料民進黨的「逢美必軟」不止於此:學生佔領「立法院」期間,王金平要求易地召開「院會」,綠營卻以議場具有「神聖性」極力反對,但等到美方一說出重話,民進黨立刻低頭同意!這種虛僞的態度,在此次學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從長遠來看,怎麼可能有利於其取信於民呢?

大陸學者嚴安林指出,民進黨內部很多人表示,他們反對的只是馬當局和大陸籤協議,如果換民進黨執政,也會和大陸籤服貿協議,甚至更積極、更快,因爲服貿協議對臺灣是有利的。

所以說到底,民進黨只是爲了一己之私,而置2300萬臺灣民衆的利益於不顧。在參加3月30日的大遊行時,蘇貞昌就被身旁的一名民衆揶揄「不要老想着選舉,要爲臺灣多做一些事」。可見,民進黨如何在「後學運時代」找到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任重道遠

三、「後學運時代」怎麼走?

民進黨除了煽動學運反服貿、批馬打馬,還藉由服貿風波提出「臺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

國臺辦發言人4月3日對此直言,民進黨在這次事件中的角色和表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現在又借兩岸協議監督之名拋出所謂「臺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企圖瞞天過海,將「一邊一國」塞入其中,再次暴露其「臺獨」本質。這種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圖謀是不得人心的,也是註定要失敗的。

民進黨再次在兩岸間扮演麻煩製造者的角色,是不打算把2012年敗選時的「最後一哩路」走完了嗎?

自2012年臺灣大選失敗後,民進黨一方面在島內打造努力調整「臺獨」政策、走完「最後一哩路」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時刻不忘渾水摸魚地藉助各種事件與運動偷渡它的「臺獨」主張,此次公然拋出具有「臺獨」本質的提案,也讓臺灣民衆更加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其「臺獨」本質。

臺灣《旺報》的社評指出,有人認爲,太陽花學運代表臺灣社會主流價值的改變,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問題已化解於無形,這可能是一種昧於現實的判斷。事實上,如果民進黨做出錯誤的判斷,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最後一哩路可能變成10哩路,甚至更長。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擺脫了「臺獨」勢力製造的緊張動盪,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兩岸同胞共用60年來從未有過的和平紅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爲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民進黨如果仍堅持既有的「臺獨」立場,無異於堵死了與大陸的對話通道,更無法贏得包括美國在內的外部勢力的信任,再想走最後一哩路,難上加難。5月民進黨就會迎來黨主席選舉,如果在「臺獨」問題上沒有一個明確的改弦易轍的表示,那怎樣能贏得臺灣大部分民衆對其處理兩岸關係的信任呢?

學運雖然結束,但年底的臺灣尚有選舉,「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服貿協議」仍將是民進黨與學運分子的重要戰場。學運已經影響到民進黨,刺激它進行體質改造,也讓黨內新生代力量產生了想要出頭的意願。

民進黨作爲臺灣最大的在野黨,能不能在這場學運後重新傾聽民意、進行省思,從而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扮演正能量角色?兩岸都在關注。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10日在博鼇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上表示,大陸是真心實意想推進兩岸經濟及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爲兩岸民衆、特別是爲臺灣民衆增加福祉。不希望對兩岸有利的經濟合作進程和兩岸和平發展趨勢受到干擾。大家看得很清楚,是想回到2008年之前,還是2008年後兩岸開闢正確的道路前進,這個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