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足球60年 笑淚交織英雄夢
李弘斌(前排右)爬梳臺灣足球一甲子,與球迷共享每段歷程。(李弘斌提供)
1958年,中華民國足球隊締造了亞運男子足球二連霸。在臺灣,說到「國球」總是會先提及棒球,事實上臺灣的足球也曾締造輝煌,凝聚數萬觀衆在現場一同哭、一同笑的悸動。資深體育記者、球評李弘斌不禁要問:「我們總覺得臺灣在各方面和世界的連動很緊密,但是每到世界盃,就只能當替別人加油的球迷嗎?」
體育記者、球評 爬梳輝煌歷史
雖然有個足球迷父親,李弘斌和大部分的臺灣男孩一樣,接觸棒球的機會比足球大得多,但1990年的世界盃足球賽,他成爲東道主義大利的球迷,還在4強對阿根廷之戰犧牲睡眠看直播,「一個國中生要凌晨爬起來看直播是很不容易的,結果義大利PK輸了…」
1994世足賽「馬尾辮」巴吉歐風靡全球,隻手將義大利帶入決賽,卻在對巴西的PK戰一腳踢飛。那天正是李弘斌將升上高三、要開始暑期輔導準備大學聯考的清晨,只能帶着悔恨黯然上學。
儘管如此,那年的夏天讓李弘斌正式成爲足球迷,「和一羣朋友還因爲巴吉歐而成立Yahoo家族!」生涯7度手術卻堅持至38歲才退休的偶像巴吉歐以及足球,對李弘斌而言都不再只是記憶片段,而是生命經驗的一部分。
很長一段時間,臺灣被視爲「足球沙漠」,但也在這樣的環境中,李弘斌成爲主跑國內足球的體育記者,見證曾是比利時U19代表隊隊長的「足球貴公子」陳昌源,2011年決定返臺「爲爸爸、爺爺的國家出賽」,排除萬難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後,代表中華隊的首場比賽。「那場球吸引了1萬5000人進場,創臺足近20年最高紀錄。」
那是中華男足與馬來西亞爲2014世足亞洲資格賽的主客兩回合對決,身爲後衛的陳昌源卻臨危受命在那一役罰進了12碼球,雖然最後中華隊沒有晉級,但陳昌源在比賽隔天接受專訪時也悸動表示,踢了7年職業足球,從沒一場球,從場上的隊友到場邊的球迷都在哭,「純粹是爲了足球落淚。」而記錄下這一切的李弘斌,也是暗中抹淚的一員。
又如2006年的亞洲盃資格賽,李弘斌指出,面對近八成是世界盃球員的南韓隊,有「臺灣布馮」稱號的「國門」呂昆錡沸騰了國人的熱血,成爲全場近萬名球迷心中的英雄。
「比賽從來不只是球賽本身!」藉著書寫《臺灣足球60年》,李弘斌回顧了臺灣足球熱情、傳承、奮力一搏的一頁,甚至憶及了自己的足球啓蒙,「原來早在1987年就在臺北田徑場看過世界女足邀請賽!」塵封,總是在多年後,才從歷史中看見更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