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銀行家/人民幣「入籃」 揭開中美貨幣博弈大戰序幕

人民幣「入籃」,正式與美元、歐元日圓國際貨幣平起平坐。(圖/美聯社

撰文/朱浩民

隨着中國全球經貿金融活動日益增加,人民幣在國際市場重要性逐漸提升。2016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IMF)將人民幣納入其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內,成爲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之外的第5種貨幣,比重更一舉超越日圓和英鎊。雖然目前已有部分國家開始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當中,但由於種種因素限制,人民幣要成爲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仍然需要時間

中國現在已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資料,2016年中國商品貿易出口2兆980億美元, 排名世界第1, 佔比達13.2%;進口則是1兆5,870億美元,排名第2,佔比爲9.8%;總商品貿易共計3兆6,850億美元,則是僅次於美國的3兆7,060億美元,總佔比爲11.45%。

2016年底,中國上海和深圳股市市值合計7兆3,207億美元,爲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市場,成交值亦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2;債券市場規模亦僅次於美、日2國,排名全球第3。此外,不管是外人投資或是對外投資,中國在全球的金融活動也是排名在前。

各國持有人民幣儲備偏低

然而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統計,2016年12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的比重僅佔1.68%,排名第6,遠低於美元的42.09%、歐元31.30%、英鎊7.20%、日圓3.40%、加元1.93%;該排名甚且從2015年12月的第5(佔比2.31%)下滑至2017年4月的第7(佔比1.60%)。

此外,IMF今年3月底在其公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組合(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COFER)統計中,首度將人民幣單獨列出。COFER資料顯示,在IMF會員國、非會員國或經濟體,以及持有外匯儲備的其他機構共146個單位的自願報送統計,2016年底,各國(機構)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計845.1億美元,僅佔所有9種申報配置貨幣(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圓、英鎊、澳元、加元、瑞士法郎、其他貨幣)總額的1.07%。

今年6月底公佈的最新資料則顯示,第1季底,各國所持有的人民幣儲備共計826.3億美元, 佔比更只有0.93%。顯然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和各國外匯儲備的比重,與其在全球經貿和金融活動的重要性有相當大的落差。

因此,即便是這幾年來陸續有些國家包括英國、奈及利亞白俄羅斯、新加坡等宣佈將人民幣納入其央行的外匯儲備,歐洲央行也在今年6月發佈聲明買入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但人民幣邁向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之路仍然需要時間。附表是IMF今年6月30日公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組合統計。中國政府持續干預匯率

人民幣迄今仍未晉身爲全球央行之主要儲備貨幣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外匯市場資本管制和匯率仍未完全自由化,使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支付和儲藏上仍有相當的不便利性。雖然近年來中國爲支持人民幣國際化已推出了不少改革措施,但人民幣要真正成爲全球性貨幣,仍然有待進一步的努力。

在匯率自由化方面,雖然中國自2005年7月以來便宣稱其是「管理浮動匯率機制」,中間也數度做了改革,比如放寬人民幣兌美元和其他外幣的每日浮動區間、改善每天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機制,取消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買賣價差管理,讓銀行根據市場供求自主定價等,但人民幣迄今不僅在中國境內,甚至在香港,仍然無法脫離中國人民銀行的干預。

即便是在今年5月底,人民銀行宣稱要改善人民幣每日匯率中間價的定價機制(事實上是爲了扭轉人民幣匯率的預期貶值心理),引進所謂的「逆週期因子」,但迄未公開該因子爲何,更讓人懷疑其匯率形成的不透明化,開了匯率市場化的倒車。

對外開放資本市場

人民幣國際化的另個重要內容是資本帳的開放,在這方面中國近幾年來也做了不少改革措施,包括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直接投資和借貸,放寬企業匯出入的限制,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多國簽定貨幣互換協議、「一帶一路」的推進等,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使用便利性。

市場準入上, 也陸續擴大開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QFII(RQFII)投資中國股市;允許境內投資人以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方式投資海外有價證券。

2014年11月「滬港通」開放,允許上海和香港投資人可以用其在原交易所開設的帳戶投資對方股市;2016年12月,深圳和香港投資人相互投資的「深港通」也進一步開放;今年6月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宣佈,將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指數,代表着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里程碑。

除此之外,自2010年起,中國開放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和主權財富基金等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2015年9月境外機構也可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2016年2月,更進一步向境外私人機構投資者開放了銀行間債券市場,並不設投資額度限制。今年2月,允許境外機構使用在岸外匯衍生性金融工具,進行風險對衝;7月3日,香港和中國「債券通」中的「北向通」亦開通上路等,都代表其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決心。

資金外流影響改革腳步

但是中國的資本帳和匯率管制在可見的未來不會完全放開,資本市場的不透明和穩定性仍將存在,政府也將持續干預匯率,資金的匯出入限制亦不會很快解除,市場準入和業務負面清單的鬆綁也需要時間。

雖然中國在其「十三五規劃」中揭示要在2020年前循序開放資本帳,但人民幣近1、2年的持續貶值、資金外流和金融市場的暴漲暴跌,已使其放慢了改革的腳步,中國金融市場何時能夠完全自由化和國際化,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問號。因此,人民幣要成爲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還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朱浩民現職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政治大學金融學系兼任教授經歷:政治大學金融學系主任、興國管理學院校長、第一金融控股公司獨立董事兼第一銀行常務獨立董事、臺灣土地銀行常務董事、中國輸出入銀行常務理事、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董事、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

▼臺灣銀行家8月號雙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 精彩全文,詳見《臺灣銀行家2017年8月號》。※ 本文由財團法人臺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