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生美感還要再教育!7成5青少年無法說出藝術家名字
▲金車文教基金會調查發現,7成5青少年無法列臺灣藝術家 。(圖/記者崔至雲攝)
網美世代來臨,青少年的生活與美有更靠近嗎?爲了解青少年美感生活現況,金車文教基金會針對國中、高中及大學生調查其美感生活認知。調查結果顯示,臺灣青少年對於美感教育仍有很大進步空間,高達7成5青少年無法列出臺灣藝術家的姓名。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認爲,期望未來能透過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燃起青少年對文化的重視。
調查也發現,一、青少年認爲家裡最美的地方是自己得房間,二、7成青少年認爲參加藝文活動有助提升美感但無空間時間參加,三、7成5青少年無法列出臺灣本土藝術家,四、8成青少年透過拍照打卡展現自我美感,五、6成青少年認爲美感生活應具有個人風格而非追求時尚品牌,六、半數青少年最常接觸美感生活是美食品嚐,七、整體而言,青少年對「美」有感,並期許未來成爲有品味的人。
▲多數青少年認爲家裡最美的地方是自己得房間。(圖/記者崔至雲攝)
臺師大學生何秭萱認爲,美沒有標準答案,自己看着喜歡的東西就是美,平時她常藉由觀賞舞臺劇來提升自我美學素養,演員間碰撞出的表演藝術與多元議題探討,都能刺激她對每項藝術形式的美感體驗。
輔仁大學老師張麗華表示,設計美感教育課程的重要精隨在於將美感融入生活中,教育不僅是創意與美感的實作,更要讓學生能鑑賞與發表,給學生舞臺展現機會與建立自信,透過開設社羣羣組,課後問問題,讓學生回饋所學所思,才能產生內化,進而建立美感素養。
隨着社羣網絡蓬勃發展,網路媒體成爲青少年主要培養與展現美感的管道,有8成2青少年透過臉書或IG打卡展現美感生活,其他培養美感來源的管道,依序爲電視電影(42.2%)、家庭環境(41.6%)、學校(33.0%)。
而在青少年眼中的美感生活又要具備甚麼元素?調查指出,青少年首重個人風格(58.8%),穿着時尚與追求品牌都不是青少年認爲美感生活應具備的重要項目,其次是生活放慢悠閒(50.1%)、培養內在氣質(41.5%),且年紀越長大,重視外在美比例越低,追求穿着時尚品牌的比例依序爲國中 (21.2%)、高中(11.2%)、大學(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