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批!「南方澳、澳底」2鯖魚船隊獲海洋之心生態標章
▲林愛龍說,扒網鯖魚是臺灣環保團體共同投入關心超過五年的沿近海漁業。(圖/漁業署提供,下同)
臺灣首批通過海洋之心生態標章認證的友善海洋漁船船隊終於誕生!海漁基金會和漁業署今(30日)授予永續海鮮「金級證書」給榮獲海洋之心生態標章的「南方澳鯖魚扒網友善船隊」計74艘漁船與「澳底鯖魚扒網友善船隊」計7艘漁船,爲臺灣漁業往永續、責任海鮮的願景邁進一大步,寫下歷史新頁。
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鯖魚是臺灣沿近海漁業最大宗的漁獲,佔沿近海整體漁獲近六成,扒網爲主要漁法,主要在臺灣東北部海域作業,因此鯖魚扒網漁業管理的成效,對臺灣近海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鯖魚扒網的海洋之心生態標章的授證,代表臺灣漁民的漁業自主管理的彰顯,象徵臺灣的漁業管理再往前一大步,希望未來成爲臺灣其他漁業的典範,帶動臺灣漁業持續升級。
▲張致盛致表示,鯖魚扒網漁業管理的成效,對臺灣近海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漁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說,扒網鯖魚是臺灣環保團體共同投入關心超過五年的沿近海漁業,大家都很希望具備「永續海鮮」特質如中低階、洄游性的鯖魚,成爲臺灣在海洋生物資源養護與漁業利用雙贏的代表作,而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漁民對於漁業管理的意識與參與程度。蘇澳漁會、鯖鰺協會與貢寮漁會對標章理想十分支持,積極協助向漁船主解說,加上爲得到金級,漁船主也願意進步,包括採用手機APP進行卸魚申報,才能這麼順利的完成評估程序來授證。
海魚基金會說明,海洋之心生態標章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2009年公佈的《海洋撈捕漁業之魚和漁產品生態標章準則訂定,評估重點在「確保魚羣永續」、「保護海洋環境」、「有效漁業管理」,與海洋之心獨有的「企業社會責任」。海洋之心以總分達65分以上爲金級,50-64分爲友善級;對於未達50分的申請者,海漁基金會另有漁業改進輔導機制。
▲▼漁船評估。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鯖魚扒網船隊的參與,是推動責任漁業,永續海鮮標章的第一步,期待透過標章的區隔與辨識,讓消費者能清楚認識海洋之心生態標章的意義,用行動支持臺灣的漁業朝向更永續與友善前進。」
鯖魚扒網評估小組科學家代表臺灣海洋大學前校長李國添教授提到,臺灣四周海域有花腹鯖及白腹鯖兩種鯖魚,漁業署在鯖魚科學研究投入20年,持續掌握沿近海鯖魚的資源變化。根據近年臺灣東北海域鯖魚資源評估資料,此海域的鯖魚系羣承受撈捕力爲中等,資源量水準處於中位,從鯖魚生殖生長特性及50%性成熟體長來看,鯖魚系羣處於健全狀態,顯示這兩隊的鯖魚扒網漁業尚未影響鯖魚資源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