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上海的晾衣服文化

上海建築不論新舊大多各具特色,就整個建築硬體而言,顯然比臺北宏偉且亮麗許多,但相信在上海街道閒逛過的人大概都會發現,許多老舊社區衣服都會晾在屋子外面,最引人注意的是馬路兩旁民宅牆邊架出的金屬材質方框框架,稱爲「龍門架」,其長約2.8公尺、寬約1.8公尺,居民竹竿架在「龍門架」上,舉凡牀單、被套、衣服甚至貼身的內衣褲,搭車經過時,旗海飄飄的萬國旗會跟過往的人羣注目禮,因此想要視而不見似乎都很困難。

我定居在上海那段時間,社區裡每戶都有大大的陽臺晾衣服,還是有很多居民會將陽臺改作其他用途;或是放着陽臺上的衣架不用,反而再從陽臺伸出伸縮衣架,把衣服伸到房屋外面晾曬,我才理解,原來,把衣服伸出屋外攤在陽光下,是上海居民的生活習慣

臺灣,一般人晾衣服大多會找比較隱蔽的角落,比方說後陽臺,試圖儘量避免讓外人看到家中成員衣物,尤其是貼身衣物,多數人覺得這牽涉到隱私,但一般的上海居民似乎沒有這樣的顧忌,故並不會介意把貼身衣物攤在熙來攘往的街道旁。不過上海的新建工程很多,落塵量很大,空氣品質不太好,所以每次看到馬路邊那些隨風飄揚的各式衣物時,我都很納悶,在車水馬龍的馬路邊晾衣服,雖然經過陽光曝曬,但也順道蒙上馬路上風沙灰塵汽車廢氣,這樣真的會比較衛生嗎?

即使因爲「龍門架」或竹竿自高樓掉落砸傷路人事故時有所聞,但舉辦過世博的上海街頭依舊可見到隨風搖曳的萬國旗,不禁讓人懷疑「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有效期是否僅止於世博會期間?城市主體市民,除了官方宣導制度配合外,市民素質的提升才能真實地促使城市的生活品質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