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報創刊百年特展 渭水驛站展出史料、袖珍模型

《媒體先鋒-臺灣民報百年特展》展示臺灣民報總批發處模型,重現歷史現場。(北市文化局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首份由臺灣人發行的報紙《臺灣民報》創刊100週年,蔣渭水文化基金會今起於渭水驛站推出《媒體先鋒-臺灣民報百年特展》,展出珍貴的《臺灣民報》原件,北市文化局表示,渭水驛站特別展示袖珍版的臺灣民報總批發處模型,讓民衆一窺歷史場景。

《臺灣民報》發刊於1923年,前身爲《臺灣青年》與其更名後的《臺灣》雜誌,其創刊時臺灣已有《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臺南新報》三大報,但這些報紙的經營者皆爲日本人,臺灣知識分子爲讓人民發聲,才創建臺灣人自己的報紙。

當時《臺灣民報》於東京創刊,需耗時3至4天船運才能運抵臺灣,當時報紙發行設有發行許可制、事前審閱制等,需經總督府嚴格管控,最長可達40天新聞檢查才能發行,其發行後也發揮媒體第四權,監督殖民政府,臺灣文化協會也在全臺廣設講座及讀報社,讓民衆瞭解資訊。

特展展出珍貴的《臺灣民報》原件,帶領觀衆瞭解臺灣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歷史。(北市文化局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文化局表示,此次展覽以「文化啓蒙做先鋒」、「帝國殖民蔽視聽」、「公正輿論輝大筆」、「民主思想鼓浪潮」四大主題,闡述《臺灣民報》發展過程,除了豐富的照片與史料,現場特別展出珍貴的《臺灣民報》原件、以及後來所衍伸的《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原件收藏品。

爲讓民衆感受《臺灣民報》的發行情況,文化局也說,渭水驛站特別展示袖珍版的臺灣民報總批發處模型,以1比18的比例縮小製作,還原當時大安醫院兼臺灣文化協會本部、臺灣民報總批發處的場景,讓民衆一窺當時大安醫院結合住家、醫院、辦公室的場景,歡迎大家到場觀賞特展,瞭解知識分子爲言論自由奮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