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總統與臺灣特展 從史料看歷史定位

文化部近期推出「蔣中正總統與臺灣」特展,透過文獻與資料,呈現不同面貌的蔣中正。(李欣恬攝)

文化部近期推出「蔣中正總統與臺灣」特展,透過文獻與資料,呈現不同面貌的蔣中正。(李欣恬攝)

關於轉型正義,移除蔣中正銅像,是不是最佳解答?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轉型正義涉及面向廣,拆除銅像是其中一個討論,他認爲任何決定與定位,背後都需要有完備的歷史評價,爲此,文化部近期推出「蔣中正總統與臺灣」特展,透過文獻與資料,呈現不同面貌的蔣中正。

李永得表示,蔣中正在1948年擔任總統到1975年過世,「所以我判斷大概50歲以下的人對蔣介石(指蔣中正)大概都沒有很深刻的瞭解,大概只有兩種印象,一個叫『民族救星』、一個叫做『殺人魔王』,這兩個其實他兼而有之。」

李永得表示,既然有兩種極端的印象,「大家就必須要透過各種史料做爲證據去驗證,但是我始終相信一點,任何執政者,政策絕對是有對有錯、有好有壞、有功有過,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功過能不能相抵?在我認爲是不可以的,這是我自己的史觀解釋,什麼叫做不可以呢?功過永遠是沒有辦法蓋棺定論的,我們古話也有一句叫做蓋棺定論,這個永遠沒有辦法蓋棺論定的。」

李永得表示,整個轉型正義,不必要集中在具象化到一個銅像是不是要拆的問題,「其實一個轉型正義,涉及的面向非常非常多,銅像要怎麼處理也不是最優先的問題,所以我想再跟大家繼續溝通。」

李永得指出,這次辦這個展,委託當代對歷史有研究的幾位學者共同討論策這個展,利用多元史觀的角度,呈現蔣中正在1948年到1975年主政時期的檔案,「這裡面有一些重要的政策,或者做過哪些重要的事情,都是透過史料還有檔案來呈現,沒有任何一個先下價值判斷,可以提供給各個不同面向的人,來了解這段歷史的多元面貌。」展覽即日起至明年2月7日,地點在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