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推「臺灣史前動物特展」 化石、模型吸睛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推出「臺灣史前動物特展」,展出難得一見、距今4萬至1萬年間的古菱齒象、古鯨等骨化石,還有長達近3公尺、以實際比例打造的大型德氏水牛模型,相當吸睛。

十三行博物館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臺灣海峽海面下潛藏着一道由淺灘組合成的隆起帶,生活在亞洲大陸北方的動物在冰河時期爲躲避嚴寒氣候,從露出的陸橋遷徙到臺灣。

十三行博物館說,「臺灣史前動物特展」精選超過120件動物化石、漁獵工具及動物圖騰工藝品等展品,透過「動之以擒」「動之以生」「動之以禮」3大主題,呈現動物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從狩獵、資源利用與神話信仰等角度,展現各種面相。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這次展出難得一見、自澎湖海溝及下罟坑遺址發現的動物化石,包含距今4萬至1萬年間的古菱齒象、古鯨等骨化石,還有多件標本及大型模型,其中長達近3公尺、以1比1比例打造的大型德氏水牛模型,搭配古代叢林的擬真造景,栩栩如生。此外,展場也設置互動遊戲,即日起至明年1月5日於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展出。

十三行博物館館長羅珮瑄說,十三行博物館持續將研究能量轉化爲專業考古展覽,並運用多種展示手法,將考古知識轉譯爲易懂內容。今年聚焦「史前動物」主題,未來也將推出相關考古論壇及各項教育活動。